• 49阅读
  • 0回复

台湾著名女指挥家张培豫呼吁——愿更多的人关心中国交响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30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著名女指挥家张培豫呼吁
——愿更多的人关心中国交响乐
本报记者傅旭
顶着风,冒着雨,在7月10日这一天她急匆匆地来到了报社。这是她自6月来京跑的第几个单位,她已记不得了。自去年9月记者第一次见到她,今天是第三次。
依旧是留着那甩在脑后的“马尾巴”,依旧是那张不着脂粉的朴实的脸,依旧是俭朴的衣着。让你再有丰富的想象力,也难以与台湾著名女指挥家、奥地利国家指挥家及合唱指挥家、美国探格乌小泽征尔奖获得者等头衔联系起来。
她就是张培豫。
当年,靠着坚韧的毅力,她终于通过了严格的初试、面试,闯进维也纳音乐学院指挥系。报考者逾百人,录取11人,唯一的女性就是她。转眼十余年过去了,这期间她历经过无数的风风雨雨,沟沟坎坎,她都过来了,支撑着她的就是让中国的交响乐走向世界这一美好的心愿。当她在奥地利学成之后,当她得到了许多音乐家梦寐以求的位置、成为音乐大师、佛罗伦萨歌剧院总监祖宾·梅塔的专任助理指挥后,她却暂时辞别了大师,回到祖国大陆,希望在参与国际竞争的同时,有机会将自己的所学奉献给祖国。
她说:“我是中国人,有权利有义务为中国交响事业的发展尽一份力。我不求名和利,只希望从基础做起。中国人是有才华的,我相信,经过努力中国的交响乐一定能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今天她来,谈的依旧是她为之奋斗的事业。
“这几年我与北京、云南等地的一些交响乐团合作过,都非常愉快。今年1月,我被聘为中国广播交响乐团的艺术指导兼指挥。在与这个团的合作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很有实力,也很有潜力,组成人员也极有才华,如果给以有计划的训练,很有希望达到世界水平。我认为,世界上对中国的交响乐了解得不多,我们应该走出去,证明我们并不比别人差。我对此非常有信心。”
说到这里,她略为停顿,并伴之一声轻轻的叹息。一声轻叹,意味着几多艰辛。一个近百人的交响乐团出访谈何容易。
半年多来,她与法国、德国、意大利等四个国家的30多个公司通过电话、传真联系,她还先后两次亲自到德国与经纪人面谈,并请祖宾·梅塔出面推荐,终于取得进展。明年,法国的国际古典音乐经纪公司邀请该团前去演出;后年,德国的古典大师经纪公司邀请。两家公司都将给予他们优惠的待遇。她为此兴奋不已,迅即辞掉正在协助祖宾·梅塔排练著名歌剧《阿依达》的工作,赶到北京。
然而,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样顺利。出访要筹备置装费、宣传费等;乐团的演出要达到相当水准,尚需一段有计划的排练,这些活动所需的经费不像对外联系,她自己拿出几千美金就够了,而是要上百万元。广电部以及广播艺术团的领导给予了很大支持,但资金缺口仍较大。
为此,我专程采访了中国广播艺术团副团长杨文延。他说,广播交响乐团是国家级乐团。十年前曾赴欧洲六国作访问演出,成为我国踏入维也纳音乐殿堂的第一个乐团。张培豫女士是一位优秀的女指挥家,在与广播交响乐团的合作中也印证了这一点。我们都有个共同的愿望,希望中国交响乐走向世界,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的交响乐,这就需要多交流。但要出去,乐团必须进行较长时间的排练,就牵涉到经费问题,这里有局外人所不了解的原由。从某种意义上说,排练是一种高级而紧张的特殊精神劳动,它与坐办公室不同,是如同绘画和文学等的文艺创作。
杨文延和张培豫都希望新闻界能帮助呼吁一下,让更多的人关心和支持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
他们共同表示:“我们盼望这件事能有个好的结果。”
这是张培豫的期盼,也是我们的期盼。7月19日晚,当张培豫和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在北京音乐厅的演出结束时,我从观众那经久不息的掌声里似乎感受到了一种理解。但音乐厅毕竟太小了,这种理解应是全社会的。
让我们来为中国交响乐事业的发展共同奏响一支雄浑的爱心交响曲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