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日本出口业卷土重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7-29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日本出口业卷土重来
冯昭奎
近年来,日本出口业面临着美国、韩国等国“前后夹击”的严峻竞争态势:美国依仗其雄厚科技实力和冷战后推行的“军转民”战略,将日本在70年代末至80年代从美国手里夺得的汽车、半导体产业的“世界第一”宝座又重新夺了回去;韩国等新兴工业国家在钢铁、半导体等产业领域急速追赶。在半导体动态随机存储器的产品开发方面,韩国推出16兆位、64兆位产品,与日本已经并驾齐驱。面临韩国的急速追赶,日本半导体企业大力加强了对下一代、下两代产品的技术开发,以期在突破常规半导体器件物理极限的技术革新方面确立世界领先地位。
除大力加强技术开发外,日本企业在90年代前半期经济萧条、日元升值的背景下,大力开展结构调整,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川崎制铁公司在维持年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将生产人员从1986年的近3万名减少到1996年的1.3万名,并计划到2001年进一步减少到7000名,从而使每人每年产钢量从1985年的360吨提高到2000年计划的1571吨,即提高4.4倍,每吨原钢的总劳务费从1985年度的1.75万日元下降到7500日元。此外,为了对付日元升值带来的国内生产成本上升问题,日本企业积极到国外开设分厂,利用国外相对低廉的劳动力和其它生产要素,来达到降低产品成本的目的。
日本企业也很重视加强产品的非价格竞争力。为了灵活地适应市场需求,各大汽车公司都努力缩短新车的开发期,丰田公司从27个月缩短到18个月,本田公司从36个月缩短到24个月,日产汽车公司从30个月缩短到20个月。日本企业加强产品非价格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手段是,利用信息网络提高供货效率。例如,丰田公司正是利用信息网络将工厂与主要交易对象连接起来,使新车型的开发、供货时间从过去的三年缩短为一年半的。产品品种的丰富程度反映着企业满足用户需要的能力,也是加强非价格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与韩国浦项钢铁公司可提供120个钢材品种相比,日本的钢铁企业可提供450个品种。
保持自己领先的产品的技术优势也是日本企业的一个重要竞争策略。例如,日本在每台价格为1000万至3000万日元的中级机床产品制造方面拥有新兴工业国难以追赶的优势,而在机械工业方面传统的先进国家德国、瑞士等国占优势的则是每台价格在3000万日元以上的高级机床,这类机床价格很高,但市场容量有限。而即使在日元急剧升值的1995年,日本的中级机床产品也有着稳定的销路。
为夺取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日本企业一个最重要的竞争策略是,使自己成为世界性的高技术零部件、原材料、生产设备等“资本品”的供应基地。比如,日本的滚珠轴承的产量占世界第一,特别是使用精细陶瓷材料的滚珠轴承,对于温度变化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和耐热性,只有日本能够生产。日本的一家不到700人的中型企业生产的低噪音船舶用螺旋桨占该产品世界市场的一半。
日本企业正是依靠开发制造“只有日本能够制造的产品”,占据国际市场竞争的“制高点”,并在从外国进口大量工业品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了巨额贸易顺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