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张林海——不向命运低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1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张林海——不向命运低头
本报记者孟晓云
直到我认识他的时候,才体察到人生际遇对人如此之不公平,生命具有如此悬殊的差异。一种微弱而又倔强的声音,呈现出一种苍凉和悲壮,一如他的画,顽强地表现出山村欲走向现代文明的诗意的悲壮。他,就是从山村走向都市的32岁的残疾画家张林海。
除了画布、油画颜料和挂满墙壁的作品外,张林海天津的居室中没有更多的物什,窗外都市的繁华和喧闹似乎与他无缘。
他只爱画,没有更多的奢望。他能活下来就是万幸。1963年,张林海出生于上海市,由于兄弟姊妹多,哑哑学语时就被送到儿童福利院。5岁时,养父张义元把他带到太行山深处的一个小山村,从此,他成了山娃子。6岁时,一次感冒竟引来多种病魔缠身。他的养父,那位普通的农民,卖掉一半家产为小林海治病,然而,病魔却在他身上留下了难愈的残疾——一条腿的胯关节坏死了。
他跛行着,重新走向城市,为了他心爱的艺术。一个残疾的山里娃能走进都市艺术的殿堂,听来像是天方夜谭,而张林海用他顽强的生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80年春,中央美术学院的研究生和邯郸市群艺馆的老师到县里的一个村体验生活,张林海冒着大雪,连夜赶了十多公里路拜师,从此一发而不可收。为了向名师求教,为了提高自己的画艺,他拖着一条吃力的腿,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途中遇险,忍饥挨饿,露宿街头,他什么都经历过了。终于,他的作品得到了社会的承认。1982年,涉县文化馆为他举办了画展。后来他的画参加中国第六届美展,他的组画“佛音”获中国青年版画大奖一等奖,其中有两件作品被上海艺术博物馆收藏。
张林海萌生了考艺术院校的念头。从1982年到1986年,一次次地进考场,一次次地被拒之门外。整整5年,对于一个穷困潦倒的残疾人,是多么艰难的跋涉!1986年,他考试的成绩在天津美术学院名列第二,谁知档案竟在邮寄途中误了时间,张林海被取消了录取资格。他多方奔波,最后在全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主席邓朴方的过问下,张林海总算成了天津美术学院的一名学生。
或许,命里注定张林海的一生像太行山那样崎岖不平。大学毕业后,由于他那条残腿,天津市几乎没有单位接纳他。为此,他下决心到医院换了一个人工胯关节。不幸的是手术失败了,伤口流脓不止,还欠一万多元的医疗债务。一无所有的张林海为了还债,不得不以极便宜的价格出售自己心爱的作品。
苦难可以磨砺人的意志。张林海面临的是,没有工作,没有住房,没有亲人,偌大个城市,几乎无立锥之地。他没有消沉,他应该成就一番事业。
就在这时,素不相识的天津一家国际大酒店的总经理向他伸出热情扶持的双手。为了帮助他治病,总经理向单位的职工募捐,又为他提供了住房和绘画条件。
他正处在现代都市和遥远山村的交汇点上。窗外是林立的高楼和车流的喧闹,心灵中却有浓浓的古老山村的寂寞、封闭、凝重,石头一般的沉默。他的画布上蕴含着时代的撞击,却是以他自己的方式。似乎千百年来与世隔绝的山民们,从未停止过对外面世界的期盼。张林海自己正是这样怀着期盼,一步步艰难地走向城市,走向现代文明。
经过5年的奋争,他完成了《天籁》、《佛音》、《陌生的北方山野》等五个系列几十幅作品。他谢绝了外国朋友的收购,他想让这些凝聚着他心血的作品,走出画室,献给世人。这需要一笔经费,对张林海来说,又是一个难题,有谁能帮助张林海圆这个梦呢!
周春洪,一位普通的军校女学员。这位20岁的姑娘随时捕捉创造的灵感,至今已有两项发明获得了国家专利,5项发明获得省级发明奖。下期《中华儿女》刊登第29篇《周春洪——军中小发明家》。——编者(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