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阅读
  • 0回复

中共武安县委组织县区干部深入乡村 及时检查建社工作加强具体领导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10
第2版()
专栏:

中共武安县委组织县区干部深入乡村
及时检查建社工作加强具体领导
中共河北省武安县委在互助合作运动中,及时检查建社工作,发现领导工作落后于实际进展和部分干部盲目建社等的问题以后,便立即加强了对建社工作的领导,纠正了偏向。
武安县有一万多户农民要求参加和新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有八千多户农民,要求建立五百六十一个新社,经县、区初步审查,已有三百三十八个社基本上具备了建社条件。建社的农民积极要求县、区干部领导他们,给他们以具体帮助。这时,在建社的领导工作中,有些地方却出现了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不少县、区干部不懂建社工作,不敢领导。如十一区礼服村的干部和积极分子,要求在该村工作的中共区委委员李国昌帮助他们建社,李国昌却不敢过问。有些群众得不到县、区干部的帮助,就不顾条件,自发地建起社来。一区三柏树村新建立了八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其中就有三个社是没有领导骨干,自发地建立起来的。有的因为领导工作赶不上,还打击了农民要求建社的热情。中共南常顺村支部书记秦天保组织了一个社,可是因为缺乏建社的具体办法,区里又没有人去领导,这个社便又散了。在建社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另一种情况是,某些县、区干部没有掌握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在群众热情的促使下,就不顾条件地建起社来。如八区崔炉村根本没有互助基础,村里党的领导力量也很薄弱,在该村工作的区工作员李国瑞却不顾这些情况,领导着这村建立了十二个社。苑水村的中共支部领导力量也很弱,去年这村建立了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还因为干部和群众的思想不通散了班,今年区里却一下子在这里轰起了一个合作化村。九区西峧乡苗庄的互助基础、领导力量都弱,但在这乡工作的区干部,见这乡西峧、南庄等村已全村合作化,为了凑成一个合作化乡,就在苗庄也勉强建立合作社,使它也变成合作化村。
中共武安县委研究了上述情况以后,便指示各区严格执行中央所指示的“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建社方针,要求各区区委书记对建社工作加强具体领导,使互助合作运动,逐步深入而正常地发展。指示中并要求全体干部边学、边做,使自己钻进去,成为内行。
为了加强建社工作的领导,县委还采取了以下几种具体措施:第一,由各县委委员分赴各区,深入乡、村进行具体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如县委第二书记刘玉明到八区后,听取了区委汇报,就深入崔炉村检查,纠正了该村的冒进偏向。该区区委在刘玉明的指导下,并即派出主要干部到徘徊等村加强具体领导,纠正建社工作中急躁冒进的偏向。第二,各区由主要干部组成工作组,深入重点领导,及时创造和总结建社经验,再加推广。七区中共区委副书记赵德维在南阳邑村领导重点建社,社建成后,便召开区、乡干部大会,请南阳邑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陈凤台给大家报告他们建社中如何进行思想发动、学习社章、评土地、劳力、选举干部,以及如何转入农业生产等的经验。干部们听了以后,都找到了建社的办法。第三,用内行人教外行人的办法,帮助不熟悉建社业务的干部和新社干部学习建社的方法。县、区领导互助合作的专职干部,在带动一般干部重点建社时,都耐心地教给他们怎样工作,帮助他们提高办社能力。二区伯延乡工作组在伯延村领导建社时,连次召开全村新旧社的干部联席会议,吸收对建社业务不熟悉的区干部参加,互相研究办社的办法,各取所长,各补所短,丰富办社经验。大家觉着这样作以后,困难问题大大减少了。该村新建和扩建的十数个社,不到半月,便都订出了社章、作好了评土地、劳力等工作,并选出了社的干部。第四,为了全力领导建社工作和春耕生产准备工作,全县最近又抽调了一百七十余名县、区干部,进行训练。在训练时,让大家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由县委反复交代建社方针、政策和工作方法,还系统地介绍了北文章社建社的经验。受训练的全体干部,都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精神,检查了过去的建社工作,都决心要把农业互助合作运动和农业生产领导好,使自己由外行变成内行。(李守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