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阅读
  • 0回复

扬名牌之帆闯市场之海——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如何增创新优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2
第1版(要闻)
专栏:

  扬名牌之帆闯市场之海
——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如何增创新优势
本报记者朱竞若张建玲
7月15日,总部设在长春的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传出捷报:总投资超过百亿元人民币的15万辆普及型轿车基地全面建成;与此同时,中国建设银行承诺为捷达轿车购买者提供总额为8亿元的按揭贷款。
40年前的这一天,一汽,这个当年全国6亿人一人一元钱建立起来的第一个汽车厂,为共和国送上厚礼——第一辆国产车解放牌载重卡车。今天,作为民族汽车工业的擎天一柱,一汽这个共和国的长子已拥有274个集团成员,跻身世界企业500强,并捧走全国市场竞争力百强企业第一名的桂冠。
解放、红旗、奥迪、捷达、高尔夫,名车流光溢彩,创造充满艰辛。写下了我国汽车工业开篇华章的一汽,在80年代中期,曾一度因设备老化、产品滞后、资金断档而跌入困境。是10万职工三年苦战,使产品质量跨越30年,成为一汽第二次创业的宏伟篇章。今天,为了自强于世界汽车工业之林进行第三次创业。实践证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前途、命运,最终掌握在自己手里。
从单一产品到重、轻、轿三个系列100多个品种;从单一品牌到解放、红旗、奥迪、捷达、高尔夫名车竞辉;从借梯攀登走向自我开发,一汽走出了一条大型企业开放型自力更生的成功道路
一汽集团总经理耿昭杰这样描述:“如果一汽是架飞机,中型卡车是机身,轿车和轻型车就是两个机翼,一汽腾飞,靠此两翼。”用八年成功插上两翼,一汽走出了一条开放型自力更生的道路。
1987年5月,一汽根据中国国情、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制定了从高中级轿车起步,轻型车和轿车两翼齐飞的发展战略。一个尚未完成基本产品——卡车换型的企业,要在高投入高技术含量的领域里轻、轿齐上,同行担心:“一手同时按着三个跳蚤,弄不好全跳了。”外电评述:“中国技术落后,难以置信。”
这是惊险的一跳!但是一汽员工深知一个老企业,只有闯过产品结构调整关,才能走上阳关道,他们决心:“自己的梦自己圆。”
1988年5月,一汽与德国大众公司达成引进奥迪轿车生产技术的协议。重达9吨的技术资料运来了,一汽科技人员全力以赴,仅用一年时间就完成了全部翻译、消化工作。与此同时,焊接、油漆、总装生产线全面铺开,土建施工、人才培训同时进行。没有厂房,没有食堂,没有热水,没有暖气。隆冬严寒,这里却是一片腾腾热气。多少个日日夜夜,凝成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史上永恒的记忆!
仅仅用了两年,奥迪车正式投产了!这种外观优雅、性能优良、乘坐舒适的四环车投放市场,备受青睐,成为替代进口的优选高级公务车。用5.8亿元人民币建设起来的奥迪生产厂,5年间生产轿车8万多辆,实现销售收入217亿元,向国家上交税费42亿元。
奥迪只是序幕。只有生产出质优价廉、面向千千万万普通消费者的普及型轿车,企业的根才能更深地扎进市场。1992年2月6日,生产捷达、高尔夫两种车型的普及型轿车基地在一汽新厂区正式兴建,15万辆的生产规模一次规划,集中建设,一步到位,还预留出30万辆的生产潜力和发展空间,技术上达到9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为了支持这个我国机电行业最大的合资项目,国家把建国以来最大的一笔国际银行贷款4.2亿美元全部注入了一汽——大众公司。一汽进入了发展的新阶段。
借梯攀登,重要的是要能形成自我开发能力。搞汽车工业,引进散件组装固然能快产出,但是,一个企业只有拥有了产品开发能力,才能自立,才有希望。一汽在发展轻型车时,引进关键技术,自主开发一吨、两吨、厢式三大系列28个品种。这种新开发的国产车质优价廉,8年盛销不衰,用户亲切地称之为“小解放”。近八年,一汽生产的各种中型车达到70多万辆,实现利税40多亿元。整车出口到17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创汇以500多万美元的幅度递增。
两翼渐丰,带动机身壮大。在企业技术的全面进步中,一汽的老拳头产品解放卡车也不断进步,其换代产品解放CA142采用了200多项国际先进标准及制造技术,不断改进完善,保持了国优金牌的优势。
1994年,一汽吸收奥迪生产技术,向市场推出了国产化率一步达到83%的国产轿车小“红旗”。
让一汽人激动不已的是,尽管岁月沧桑,这一曾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骄子”,今天在国人心中依然保有一块情根深种的心理市场。一汽人决心不负厚望,今年6月,他们成立了“红旗工程”指挥中心,外观造型体现民族风格、性能更为优异的“红旗”车即将面世。
让笨重的“大象”变成灵活的“骏马”,一汽用精益生产方式“减肥消肿”,开挖“金矿”,把“工业神话”变成了灿烂的现实
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使企业追求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包袱越背越重,变成了一头“笨象”,造成生产成本高、劳动生产率低下。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一汽借鉴国外精益生产方式,向管理要效益。精益生产方式又称“瘦形”管理,其精髓就是彻底消除企业各个环节中的无效劳动和浪费,让工人真正成为机器的主人。这种生产方式正成为继单件生产方式、大量生产方式之后的第三次革命,改变着世界格局。
提高生产效率的神奇现实首先发生在变速箱厂。他们用工序环环相扣、“准时”衔接的原则,确保在必要的时间内,生产必要数量的零部件,杜绝超量生产,同时工人经培训后实行一人多机操作。这种生产方式果然灵验:一年后,这里生产工人减少一半,成本下降一半,产量提高一半。未花一分钱,一个厂等于两个厂。
从1993年开始,公司连续举办了13期厂处级领导干部精益生产方式学习研讨班。耿昭杰说,推行精益生产方式关系我们前途命运。要求每个领导干部都成为“精益迷”。
精益生产方式渗透到每一个环节,许多久沿成习的观念发生了变化。铸造厂的全国劳动模范于永来有个变800吨为80吨的故事。过去有个老观念:工人生产备用半成品越多对企业贡献越大。铸造厂最艰苦的灰清车间是老先进,一度这里的备用铸件高达800吨,5吨载重汽车需满载160辆车。车间主任于永来通过学习精益生产方式开了窍:生产这些备用件实际上是无效劳动,这些堆放在车间里的铁山,长年占用国家资金150万元,正是工厂效率低下之源。他立即带领工人向无效劳动宣战。他们重新规划车间布局,做到全车间工件不落地,生产与上下道环节同步进行。这一变革,不仅使灰清车间过去触目铁山、遍地铁砂的旧貌变了新颜,更使再制品从800吨降到了80吨,流动资金占用降至15万元以下,生产能力增加了一倍。
他们把精益生产方式注入产品开发。1994年,一汽新产品的开发中,打破常规,让产品的设计、试制、工艺、模具制造、质量、成本控制部门同步介入,合理交叉,使产品开发速度一举提高了24倍。
精益生产方式与三项制度改革相结合,1994年,公司压缩机构288个,精简人员1万多人,在不断充实各类科技人员的同时,连续两年实现了人员的负增长。
“大象”变成了“骏马”,效益攀上了高峰。1994年,一汽跃入全国经济效益最佳企业前10名。纳百川之水,成江海之势。数年间,一汽捧“金杯”、纳“星光”,通过兼并、控股、参股等方式,将全国两百多个企业收归旗下,带起了
一批亏损企业,形成了集团军优势
进入90年代后,世界汽车大国生产能力严重过剩,他们面向东方,寻找市场。我国汽车工业何去何从?一汽的对策是:营造一艘搏击风浪的航空母舰!
走规模化集团化的道路,是汽车工业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一汽以自身的产品优势首先在东北地区打响了第一仗。
在“七五”期间,一汽成功地有偿兼并了吉林、长春两市的四个地方厂,建成了6万辆轻型车基地,在“八五”期间,一汽将哈尔滨较大的星光轻型车厂和哈尔滨齿轮厂收入麾下。兼并以后,一汽对它们进行技术改造,并在统一规划下,合理分工,使其各尽所能,形成整体优势。
在东北基地的基础上,一汽向沿江沿海发展。在烟台、威海建设轿车零部件基地,在青岛建设平头柴油车基地,在芜湖和四川成都开辟了轻型车基地;再向南方和西北延伸,开辟了顺德轿车基地,柳州特种车基地和新疆、青海卡车基地;在大连和无锡建起了柴油发动机基地;在坦桑尼亚建起了中卡组装基地。
到1994年,一汽通过联合、兼并、控股等形式,拥有了12个全资子公司、11个控股子公司,集团成员达到273个,成为举足轻重的跨地区、跨行业、跨国界的特大型汽车企业集团。美国《幸福》杂志依据市场统计数据,把一汽列入世界企业500强行列。
1995年2月,一汽以5.67亿元,控股了我国汽车行业的老八——沈阳金杯汽车公司,这一“强强联合”之举再次引起世人瞩目。
集团化并不是企业与企业简单的相加,它是国有资产的优化,生产要素的重组,它是让低效变高效、亏损变盈利。
吉林轻型车厂的发展近乎一个奇迹。这个厂被一汽从紧密联营到兼并前后经历了9年。1986年靠拢一汽时,只能生产微型车,产值不到1个亿,8年后,产值超过了12亿,到第9年产值达到20亿。吉轻厂党委书记说:这一成果源于一汽核心企业产品、技术、管理和人才上的优势,在这里实现了全面转化,今年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40亿。
哈尔滨轻型车厂,在加入一汽前已负债5个多亿,是一汽的强优势产品使其起死回生。大连柴油机厂原来是一个生产农机的亏损企业,一汽的先进技术和严格管理使其迅速发展,1993年实现人均创利税6.72万元。
这样的故事不胜枚举。一汽兼并控股的23个企业,当时几乎都处于亏损状态,通过资产的优化组合,使这些企业优化了产品结构,增加了科技含量,扩大了生产规模,有一半以上已扭亏为盈,有的还成为行业中的小型巨人。
“九五”时期,将是一汽全面产出的时期,也是一汽大发展的时期。经过“九五”努力,到2005年,一汽的目标是实现与国际汽车工业“两个接轨,一个低于”:一是形成百万辆生产能力,在经济规模上接轨;二是中、轻、轿全面上档次、上水平,较大批量的出口,在产品水平上接轨;各类车型的成本和价格低于国际同行业的水平。下世纪初,一汽将建成百万辆规模、具有国际竞争实力的民族汽车工业集团。
率领“联合舰队”,搏击市场巨浪,一汽任重道远,一汽充满希望!(附图片)
压题照片:一汽大众捷达轿车生产线。
本报记者李舸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