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5阅读
  • 0回复

奇特的社会文化尴尬的艺术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3
第8版(文摘)
专栏:

  奇特的社会文化尴尬的艺术教育
山东电视台“文化传真”曾报道:从参展水平很高的省职工书画作品展览传来消息:此次展览除去开展仪式热闹一阵之后,便冷清得几乎无人光顾。
其实,这类“新闻”四川成都的几家报纸都有过报道:在四川美术厅举办的画展的观者中大多是作者的朋友。但是,伴随着几乎是全社会对艺术的冷漠,却出现了一股无法阻挡的艺术培养教育热潮。《西南教育》载:在重庆有关部门对该市10所小学的1000名儿童进行抽查,业余从事艺术学习的占95.3%,其中美术占46%、音乐30%。成都电视台报道说,在市少年宫寒假课外活动报名中,“主攻”艺术的儿童占86%,一专多能者为38%。从北京、上海一些文化馆、艺术馆传来的信息是儿童的艺术培育十分火爆,几乎到“无人不艺”的程度!
音乐艺术的教育和普及从表面看似乎要好一些。如今,音乐艺术好像进入了一个兴盛时期。中国人谁不能唱几支歌?然而,就是在这种全民皆卡拉OK的热潮中,音乐正令人不安地走“下坡路”。一条来自北京的消息说,目前各种演奏会的观众中,大部分是音乐圈内的人,其余的是学院的学生和领导,形成今天你演我看、明天我演你看的情景。
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人们对儿童音乐教育的热情。笛子二胡、扬琴吉它、电子琴手风琴乃至钢琴、黑管小号萨克斯,所有高雅的乐器都走进了儿童世界。
某些成人对艺术的冷漠与儿童艺术教育的热闹构成90年代中华大地上一种独特的“风景”。究其原因很多,有历史文化的局限,有现代商业的冲击。艺术虽然在这中间暂时有些尴尬,但前程毕竟美好。
(7月23日《工人日报》木华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