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金鑫南的上海情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

  金鑫南的上海情结
本报记者萧关根
小小的个子,黑黑的脸,上嘴唇留有两撇小胡子。这是江苏苏鑫装饰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金鑫南给我的第一印象。同行们对他的评价是:精明能干,有超前意识。也有人对他的姓名感兴趣:三个字中有四个“金”字,说明这个人会赚钱。记者在与金鑫南交谈后发现:他事业的成功,与上海这个国际大都市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才二十岁刚出头,金鑫南就从大运河边来到黄浦江畔,闯荡上海建筑市场。在不断的承包实践中,金鑫南敏锐地看到了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传统的木结构门窗不久将会被新型的铝合金门窗取代。一九八七年初,他回到家乡吴县左镇黄埭,倾其所有一万九千四百一十元,在中学的旧校舍中办起了吴县铝合金建筑装潢厂。当年实现产值一百零五万元,税利四十五万元。
在家乡站稳脚以后,金鑫南首先想到的是杀回上海,在浦东承接了上海瑞金医院、江苏大厦、上海轻工设计院、上海万科大厦、上海高兴花园等建筑项目,传回了最新的建筑装潢信息。预见到铝合金门窗市场潜伏的危机,苏鑫公司很快开发出幕墙系列产品、不锈钢系列装饰材料、遥控系列卷帘门及防火卷帘门产品,赢得了新的市场。
“苏鑫”从一个全部家当不足两万元的小厂发展成为固定资产五千多万元、年产值一点六亿元的省级企业集团,每一步发展都与上海有联系。我曾问过金鑫南:上海人很精明,你不怕跟他们打交道?上海办事很严格、很规范,你不觉得办事难吗?金鑫南毫不含糊地回答说:跟精明的人打交道,才能使自己也精明起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上海办事规范,这正是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在上海能办成事,就不愁到其他地方办不成事。我们要与国际接轨,上海是学会接轨的好地方。苏鑫集团有个规定,从工人中提拔的管理人员一定要到上海工作三四年,长长见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