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进城即闻爆炸声——喀布尔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5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进城即闻爆炸声
——喀布尔纪行之一
本报驻巴基斯坦记者吴迎春
提起阿富汗,人们很自然会联想到“炮火连天”。多年的战乱使阿富汗河山破碎,人民惨遭涂炭。目前阿富汗的局势如何?阿富汗普通百姓怎样生活?阿富汗和平前景是否明朗?
由于中国在阿暂无新闻机构,我驻阿使馆1993年2月因喀布尔战事闭馆后一直没有再开,国内有关这方面的报道几乎都转自外电。不久前,本报记者获准前往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采访,看到了阿富汗社会现实的一个侧面。
记者从巴基斯坦一方进入阿富汗。抵达喀布尔以北60公里的巴格兰军用机场时,机场上人不多,乘客只有我们这些初来乍到者以及前来迎接的阿政府礼宾官员。机场上停有不少战斗机、军用直升机,当然也有民用飞机,身着迷彩服的军人背着枪来回巡逻,没有枪炮声,机场地区出奇的静。一位外国同行问当地官员,都说阿富汗在打仗,怎么这里如此的平静?他回答说,那是喀布尔,离这儿远着呢!
我们乘一辆中巴前往首都,公路宽阔平坦,路边草木茂盛,麦地相连,田里的小麦金灿灿的,这里已经到了麦收时节。这时,一辆军用吉普车迎面飞驰而来,车上坐满荷枪实弹的军人。我问年轻的陪同,吉普车上的军人是哪一派?他用非常有限的英文回答说:“巴格兰,马苏德,保卫。”我马上会意,这里是巴格兰地区,由前国防部长马苏德领导的政府军保卫。此后,每隔几公里便能遇到类似的巡逻军车。不仅如此,公路沿线的每个村镇,几乎都有政府军官兵把守的岗楼,黑洞洞的枪口清晰可见。这里是著名的萨朗战略公路,政府军在这条公路上防范很严。这条公路是连接阿北部、巴格兰军用机场和首都的生命线,喀布尔政府的后勤运输以及重大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活动都依赖它,反对派过去曾多次进攻这条公路未能得手。
城里的街道不宽,房屋不高,其中多是低层瓦房和土坯房,依山而建,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市面上中巴、出租车、马车、人力车和自行车很多,人来车往,热闹繁忙,使人一时忘却这是处于内战中的国度。
喀布尔被称为“贸易之城”,一家一户的店铺很多,虽没有超级市场,但经营同类商品的店铺门面相连,也颇具气势。在地毯市场,几十家经营阿富汗地毯的店铺吸引了不少游客。农贸市场上,青豆、西红柿、土豆、茄子等新鲜蔬菜以及水果、牛羊肉不少,但价格昂贵。其他穿的、用的基本生活用品都可以买到,据说这些商品几乎都是从邻国巴基斯坦运来的,因阿的一些工厂被破坏,不能生产。
在记者居住的洲际旅馆,我问服务员,喀布尔经常遭炮击吗?他答道,“时多时少,今天就落下很多炮弹。”“但怎么没有听见炮击声?”“你会听到的。”说着,他模仿炮击声“吁—吁—嘭!”这时,远处真的传来“吁—嘭!”的爆炸声音,他的话马上应验了。(本报喀布尔电)(附图片)
喀布尔城区远眺。本报记者吴迎春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