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红红火火“大家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6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

  红红火火“大家乐”
本报记者唐维红
被誉为“打工者乐园”的深圳“大家乐”舞台,近日度过了它的10岁生日。在深圳,提起“大家乐”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去“大家乐”已成为许多打工者在夜晚的第一选择。“大家乐”是这座居民平均年龄只有27.3岁的年轻城市中,一道永远不老的风景。
“大家乐”乐大家
80年代初,深圳特区刚刚起步,市政府很难拿出大量资金进行文化建设;不断涌入的百万打工青年八小时之外的文化生活几乎是一片空白。为解决这一矛盾,1987年7月,深圳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从紧缺的经费中拿出1万元,在活动中心的广场用砖头和水泥砌筑了一个简易的露天舞台。这就是日后经久不衰、红红火火的“大家乐”广场。
它一出现,便以新颖的群众“自荐、自演、自娱、同乐”的形式,受到大家的青睐。表演者只需交5毛钱的报名费就可登台一展风采,而观众则是免费欣赏。每到活动时间,“大家乐”舞台前便人头攒动,人们像赶集似的从四面八方赶来,就连舞台背后的山坡上也挤满了人。
从一月两次到一周两次,发展到今天的一天一次,“大家乐”越办越红火。10年来,各级团组织在全市建起了100多个“大家乐”网点,仅市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大家乐”舞台,就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130多场,自荐表演者4.28万多人次,观众多达452万人次。在深圳,“大家乐”甚至成了群众文化娱乐场所、基层文化设施的代名词。
今年6月23日,原定为庆祝“大家乐”10周年举办专场演出的日子。因为下雨,演出只好改期,可仍有几百名观众撑着雨伞来到了“大家乐”广场,工作人员便又搬出了音响设备,开始了“大家乐”的传统节目——自荐表演。
在后台,记者看到十几个年轻人正忙着填写歌单。27岁的阳应中是两年前从成都来深圳打工的。他常来“大家乐”,今天是第二次上台。他告诉记者,“在这里不管唱得好坏,总能赢来一片热情的掌声。那感觉真是好极了!第二天上班时,你都会是快乐而自信的。”
小舞台大天地
在深圳350万人口中,外来人口就有250万。在许多人眼中,深圳是别人的城市。1994年底,深圳团市委和市青少年活动中心推出了第一届《深圳是我家》系列活动。他们以“大家乐”舞台为中心,组织了30多场文艺演出以及征文、游艺、咨询等活动,并组织“文艺轻骑队”到各乡镇慰问演出,观众达18万人次。1995年底至1996年初的第二届《深圳是我家》活动以更大的规模举行,共在“大家乐”舞台演出70多场,赴军营、工厂、村镇举办了20多场慰问演出,观众达20多万人次。
1996年除夕之夜,市委书记厉有为、市长李子彬等来到“大家乐”举办的“今宵团圆宴”上,与青工们一起吃饺子,举杯贺新春。台上,来自安徽的女孩杨红朗诵了她的获奖作品——《和妈妈诉说我的1995》:“妈妈,春节我不回去了,是深圳给了我机会,我爱深圳……”台上泣不成声,台下泪眼矇眬,是“大家乐”使大家找到了家的温馨。
现在在深圳小有名气的歌星朱晓玲早几年就迷上了“大家乐”,常到这里演唱,还曾在“大家乐”工作了一年。几乎每次演出前,她都要这样介绍自己:“我是从‘大家乐’走出来的。”为了表达她对“大家乐”的感激之情,她把自己的奖品——一台价值8000多元的钢琴献给了“大家乐”。
有人称“大家乐”是深圳歌星的“黄埔军校”。其实,“大家乐”培养的岂止是歌星。10年来,“大家乐”已发展成为以舞台为依托,以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教育活动为主要内容,充分体现开放性、参与性、群众性、公益性,有效地吸引广大市民特别是打工青年参与的一种社会文化活动形式。
“大家乐”是一座真情的桥梁,是一所引人上进的学校,是一个令人陶醉的乐园。
永远不变的真情
10年了,“大家乐”舞台的设施改善了,各种支出费用也增加了,但依然坚持低廉的收费,保持着大众化的特色。青少年活动中心负责人对记者说:“这是深圳百万青工的家,家里人不能冷了家里人的心。”
别人的节假日,正是“大家乐”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特别是春节期间,每天要组织三台演出,常常要连轴转上十几个小时,有时手里拿着筷子,人却累得趴在桌上睡着了。南山区“大家乐”舞台的负责人张辉萍,挺着7个月的身孕依然台前幕后忙碌着……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实践着“大家乐”“团结、教育、塑造、奉献”的宗旨。
工作人员的默默奉献赢得了演员、观众的支持。李进、江珊等来“大家乐”演出分文不收,蓝剑、张娟娟等本地歌星更是随叫随到,不计报酬。在“大家乐”开创之初,没有固定的观众席,大家就帮工作人员将椅子搬到台下,散场后又帮忙搬回去。10年来,在歌如潮、人如海的“大家乐”广场从未发生过失窃、吵架、斗殴等事件。孩子来“大家乐”玩,家长总是很放心。“大家乐”舞台先后荣获“深圳文明单位双十佳”、“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文化建设先进典型”等称号。
在近日举办的“深圳市大家乐文化研讨会”上,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邵汉青指出:“大家乐”是深圳首创的群众文化的标志性形式,是一所包括打工阶层在内的广大群众自我教育的大学校。“大家乐”10年的发展历程正是“团结、奉献、开拓、创新”的特区精神的体现。
“大家乐”今后的发展已纳入深圳市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规划。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大家乐”现象必将在特区内外产生更大、更积极的影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