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民航二所实行企业化管理成果下展台人员进市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7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民航二所实行企业化管理
  成果下展台人员进市场
本报讯中国民航总局直属的综合性技术开发型科研机构——民航第二研究所,近年来大胆转换科研体制,更新管理机制,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加速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步伐。短短几年,该所取得的科研成果超过了前几十年成果的总和,销售收入则从1985年的28.9万元增加到1995年的2826万元。
民航二所始建于1958年,原为中国民航总局科学研究院。改革前,民航二所属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承担民航总局指令性科研任务。到1990年,事业费减拨到位。200多位职工面临着生存、发展的压力。所党委在经过深入分析后认为:二所失去了以前在民航系统的“垄断”地位,必须在市场的海洋中重新定位。他们把科研成果从展台上请下来,让科研人员从“象牙塔”中走出来,将电子类、航空化学类的研究室一举改造成公司体制,全员参与,不搞分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回想当年改革的阵痛,所长宫国魁深有感触地说:“在民航总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二所特色的路子。在二所,科研成果就等于科研所的产品,是产品就要寻找市场,创造效益。”
二所建立了一套适合企业特点的运行机制。所里在实行“管理制度化、科研成果商品化、经营市场化”的同时,逐步确立起“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科研为基础”的工作方针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两级核算,分灶吃饭”的经营思路。在人事制度上,实行全所干部聘任制;在奖金分配制度上,彻底打破“大锅饭”。从1994年1月起,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民航二所这样的改革使他们体会到两点好处:一是利益一致,不存在研究人员、开发人员和销售人员以及研究所与公司利益不均、互相扯皮的弊端;二是目标一致,大家共同面对市场,分工协作。
体制转变了,运行机制理顺了,二所放开了手脚。他们遵从市场规律,把民航和社会需求作为科研的出发点,不少课题在立项时就已与用户签好合同,把科研课题和工程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成果一出来就开始商品化,大大加快了转化的速度。近十年来,二所共荣获国家、民航总局科技成果奖50多项。他们研制的航空发动机性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用于许多航空公司,确保了飞行安全。他们开发的电脑电视显示系统、程控电子翻板系统、塔台指挥控制系统等产品备受用户信赖。
(温红彦薛珍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