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连成一串珠走活一盘棋”——四川农村“评三户”促精神文明建设探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7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汇报

  “连成一串珠走活一盘棋”
——四川农村“评三户”促精神文明建设探秘
本报记者杨雪梅赵佩珍
说起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假思索,人们就可以列出众多与之相关联的内容: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计划生育、遵纪守法……如此丰富的内涵,如果没有一个切合农村实际的有效载体,实在难以将方方面面的工作“连成一串珠,走活一盘棋”。这次记者到四川农村采访,发现当地开展的“评三户”活动,很值得借鉴。

崇州市农村“评三户”活动是从1989年开始的,是四川全省“评三户”开展得最早的地区之一。所谓“评三户”,是指评选“遵纪守法户”、“五好家庭户”、“双文明户”。
我们来到隆兴镇顺江村连续7年被评为“双文明户”的张天贵家,好客的主人请来左邻右舍,和我们一起坐在竹椅上“摆龙门阵”。张天贵讲,“评三户”好比学生得到的“文凭”,从低往高走。“遵纪守法户”只是小学“文凭”,不违纪、不违法、不超生、不打架斗殴、按时交公粮交提留,一般就能评上;“五好家庭户”除了要遵纪守法,还要求孝敬父母、公婆,勤俭持家,邻里和睦,可以算是中专“文凭”;“双文明户”要求更高了,得有本事合法致富,人均收入要达到几千元,还能带领大家致富,相当大学“文凭”。什么也评不上的,看到别人拿“文凭”,心里也着急;拿了小学“文凭”的还想拿大学“文凭”,大家都有奔头。
一位叫叶勇义的老大爷说,“评三户”挂牌子时可热闹了,敲锣打鼓的,连小孩子都知道谁家挂的是“双文明户”的牌子。评上“双文明户”,闺女好嫁,媳妇好娶,走在路上也体面。
顺江村村委会主任告诉我们,“评三户”之前,村里干部忙得不可开交,哪一项工作都得从村头跑到村尾挨家挨户地催,还费力不讨好。现在好了,村民自己管自己,各项工作都好做了。
崇州市精神文明办公室的陈汝清给我们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有一个农民办酒厂发了财,对妻子就凶起来,怎么看也不顺眼,妻子病了好几天也不闻不问,邻居在“评三户”时给他提意见,因此没有评上“双文明户”。他赶紧带妻子去市里最好的医院看病,还让妻子替他宣传。后来村里建小学缺钱,他捐了一大笔,第二年才勉强评上“双文明户”。这个村民私下里讲,评不上“双文明户”,连来买酒的人都少了,光有钱还不行。如今,顺江村的“双文明户”已由最初的2%上升到20%。

“评三户”是怎么搞起来的?它虽然没有什么更复杂的内容,为何能将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觉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崇州市委宣传部部长王银河讲述了开展“评三户”活动的初衷。他说,首先这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家庭便成为农村最基本的生产单位,人人都希望过好自家的小日子,每个家庭都有着很强的荣辱观念,“评三户”正是选择了农村中家庭对每个成员的凝聚力这个突破口。再说,群众多有从众心理,如果90%的人能评上“三户”,剩下的10%就会感到不自在了。还有一点值得强调的是,精神文明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内涵十分丰富。“评三户”活动,将所有的工作都纳入到一次评选中,使精神文明建设在一个时期内有了一个固定的载体,操作性强了,工作容易做扎实,尤其是评“双文明户”,将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起来,由过去的“两张皮”变为“一盘棋”,走好一着,满盘皆活。

“评三户”活动在崇州等地开展不久,四川省委就总结了经验,于1991年在全省推广,一直坚持到现在。这项活动由于其本身具有的群众性和生命力,很快就得到了普遍响应。1994年,全省2580多万农户有1840多万户评上“三户”,其中“遵纪守法户”占65%,“五好家庭户”占26.3%,“双文明户”占8.7%。像崇州市这样基础较好的地区,“三户”总数占农户的95%,“双文明户”占21%。
一项工作之所以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来,关键在认真二字,当然还要有效果。有效果才有吸引力,才能持久。为了更好地开展“评三户”,德阳市还注意将物质利益与“评三户”紧密相联。如评上“三户”的农户,在购买化肥等农用物资时受优惠,交公粮时亦根据“三户”的不同层次给予补贴,“双文明户”交一公斤粮食,由村里多补贴一元钱,“五好家庭户”补五角,“遵纪守法户”补两角。在参军、招工、子女入托入学方面也有相应的规定,与“评三户”对应;另外,在推广农业先进技术、科技扶贫方面,也根据“三户”的情况有所倾斜。
黔江地区在“评三户”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创三村”的内容,即“安全村、文明村、小康村”,以此来增强集体的凝聚力,使原来一家一户的荣誉和全村的荣誉结合起来,将一家一户的努力扩展为全村的互帮互助。
彭山县在全省推广“评三户”时,根据自己的特点,实行了“村民自治”。他们通过建立村民代表议事会制度,制定村民自治章程,将村级财务、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群众关心的问题公开化,由群众的广泛参与达到自我治理的目的。无疑,这与“评三户”有异曲同工之妙。1995年,彭山县被评为全国村民自治先进县。
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扈远仁说,从1991年到现在,“评三户”在不同的地方也出现过相对高潮或相对低谷,这是很正常的,毕竟,基层干部的重视程度是有差别的,各地的经济状况亦不相同,年与年之间发生的变化也不一样。现在的关键,在于怎样将时代的新内容不断充实到“三户”的评选中,使之不断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