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地质科学发展的重大转折——访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宋瑞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地质科学发展的重大转折
——访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宋瑞祥
新华社记者朱幼棣
不久前被授予俄罗斯国际矿产资源科学院院士的地矿部部长宋瑞祥,日前又担任了正在北京召开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主席。这个国际地质科学的盛会,正担负着总结20世纪地球科学成果,展望21世纪地学发展方向的重要任务。日前,宋瑞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地质科学正面临着转折,一个新的重大发展时期已经到来。
据宋瑞祥介绍,中国现有的许多大矿大多数是在本世纪、主要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勘查发现的。近40多年来,我国已发现各类矿产168种,探明有储量的矿产152种,建立了鞍山、包头、攀枝花、金川、铜陵、德兴、大庆、平顶山、抚顺等300多个以矿山和油田为依托的城市,形成了我国强大的能源与原材料开发基地。中国在地质勘查和矿业开发上的成就举世瞩目。
现在,我们正处于世纪交替的历史时刻,各国地质学家越来越认识到,地学也面临着重大的转折。宋瑞祥在谈到这种转折时说,如果说20世纪地质科学最大的成果是成矿规律和找矿上的进展,推动了地学各主要分支学科的发展,那么,在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面对着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土地利用和废物处置等严峻挑战,地质科学正由“找矿型”拓宽到“社会型”,从勘探和开发资源拓宽到全球规模和区域范围内的环境和社会问题上。未来地质科学不仅要研究地球的演化过程,而且还应从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研究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等重大基础理论和实际问题,这正是地质科学发展的新起点和新任务。
从当前全世界的情况来说,宋瑞祥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实质与核心是地球环境,而地球环境从时空的分布与演化来看主要又是一个地质学问题。在影响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因素中,资源与环境是地质工作的基本对象。矿产资源、水资源、地震、火山、滑坡、地面沉降、海平面上升、荒漠化,作为人类生存基础的土壤和水资源的短缺与污染等等,都同地质的表层系统和深部系统密切相关。因此,各国都把地质工作看成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性工作。地质工作要对影响地球环境的深部、表层地质环境系统,大气与外层空间系统进行调查、监测、研究、预测和规划利用。特别是要重点研究由水、土壤、表层岩石、表层矿产开发、生物和人类活动等自然和社会因素所构成的统一的地球表层地质环境系统,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这个系统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影响重大而深远。联合国有关组织实施的“全球变化计划”、“岩石圈计划”、“地质学与环境计划”,以及“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等,就显示了地质科学正在超越其传统范围,迎接一个新的全球性研究高潮的到来。
地球已经历了40多亿年的历史,还有许多奥秘等待我们去认识。以地球这颗蔚蓝色行星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地质科学,任重而道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