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8
第11版(文艺评论)
专栏: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笔谈

  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
黄钦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是抽象的,它只有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之中,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现实力量。企业文化是精神文明在企业管理中渗透所得出的成果。实践证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渗透度已成为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关键。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渗透到社会生活中去,促使企业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种自觉地以文化为导向的现代管理模式。它视企业精神为管理的灵魂。企业精神是以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和企业伦理观的高度综合为内容,以规范化的语言为形式,在企业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通过对其他要素的粘合与导向形成科学的管理结构,从而实现管理功能的整体优化。企业精神所涵盖的企业经营哲学、企业价值观体系和企业伦理,都是社会精神文明和企业经营管理特色相结合的产物。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企业的渗透,意味着企业要在社会主义文化准则的指导下,去形成富于个性的企业经营之道和价值观体系;去体现职工办好企业,服务顾客的共同信念;去培育社会主义企业伦理和道德观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企业的渗透和落实,最重要的是为企业塑造一个美好的灵魂,在它的导向与辐射下,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优化企业的内部环境,增强企业凝聚力,通过提高企业管理整体素质,驱动企业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不断前进。
企业文化是人、物并重,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论。西方企业文化理论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反映了社会日益信息化条件下,企业管理的特点与规律。在我国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不仅反映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在要求,而且还体现了我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制度。
企业文化推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必然要涉及以什么样的“人”为本的问题。以什么样的“人”为本,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基。
人创造了文化,又是文化的创造物。作为企业文化之“本”的人,首先是指高素质的职工群体。高素质的职工群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有共同的崇高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共识;二是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三是掌握了与其主人身份相匹配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技能。很明显,这样高素质的群体决不是自发长成的,而是在特定的大文化氛围中,通过长期定向培育的结果。在我国,所谓大文化氛围是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大环境,所谓长期培育,就是坚持不懈地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宣传、教育与培训,用社会主义思想体系和现代文明去造就一支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职工队伍。其次,以人为本的“人”,还包含组成群体的职工个体。每一个职工个体的成长都和他所处的环境有关,环境中的各种因素综合形成了一种氛围,每个人都在特定的氛围中接受各种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他们的成长过程就是对不同文化选择、认同的自我塑造过程。如何将拥有不同价值观和不同行为方式的人凝聚起来,实现企业目标和个人价值观的统一,是一项极为艰巨复杂的任务。在我国,完成这一任务的实质就是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去营造企业的小环境,克服职工个体中某些不良的文化心态,通过环境的熏陶和文化心理的调整与重塑,达到价值观的共识,并以此规范个体行为,增强他们的自律性与自觉性。
企业文化是以实现高效益和高效率为目标的现代管理学说。追求高效益和高效率是企业的永恒主题。管理学家们正是围绕着这一主题不断地进行新的理论探索和开拓新的实践,推动管理科学不断地向前发展。是否实现高效益和高效率,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是衡量企业管理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
产品与服务是企业物质文明最主要的成果,企业的高效益和高效率最终要落实到这两项成果上来。企业产品,不论是生产技术装备、工艺流程、劳动操作、产品开发与经销,无一不渗透了现代科技文明成果。当然,产品的质量不仅仅取决于科技成果的物化,还取决于劳动者的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服务也是如此,任何高水平的服务都是先进技术手段和服务者敬业精神相结合的产物。随着市场竞争的激化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国目前倡导的“文明服务”,就是要求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贯穿于服务的全过程,全面提高服务水平。
物质文明是企业全部活动的基础。在当代社会日益信息化,人们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急剧变革的条件下,单纯凭借经济手段和组织制度的力量去促进企业生产,已经远远不够了。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要求企业产品与服务的文化含量也越高。经济和文化一体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大趋向,在这一宏观背景下,企业物质文明成果将越来越成为企业精神文明的载体,体现着企业以至国家的整体素质和文明水平。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向企业渗透的有效途径,它在促使精神文明向物质文明转化的同时,必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文化的生长点,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大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作者为铁道部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