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洪秀明——汗水浇出稻花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0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十杰”①

  洪秀明——汗水浇出稻花香
剑峰
编者按:5月30日,本报刊登了百名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荣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奖的消息。这次由共青团中央、全国青联、中国青年科协开展的评选活动,在全国引起较大反响。从今天起本版将陆续介绍十位杰出奖获得者的事迹,以飨读者。
荆楚大地,风和日煦。每当遍地稻香,喜庆丰收的时候,稻农们便交口称赞起水稻育种专家洪秀明。
洪秀明,出生于湖北公安县黄土岗的一个农家,从小受着乡土气息的熏陶,立下了改造农村、建设农村的鸿志。高中毕业后,洪秀明毅然报考了当时并非热门的农业学府——湖北农学院。三年寒窗,他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农业书本的营养,刻苦攻读,于1984年圆满地完成了学业,同年分配到湖北省荆州地区农科所从事水稻育种研究工作。他勤奋好学,锐意进取,1993年破格晋升为高级农艺师,成为农业科研战线上的一名佼佼者。
他参加选育的“鄂荆糯六号”,获得1990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1年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累计创直接经济效益2.7亿多元。1993年洪秀明被评为湖北省青年联合会“七五计划立功建业的优秀个人”。
面对同龄青年少有的成绩,洪秀明满怀深情地说:“是党和人民给了我成才的机会。如果没有党的关心和哺育,我只是一个只知道播种和收割的庄稼汉。”
辛勤采撷到的累累硕果,是洪秀明十多年来执著追求的结晶。他为了在水稻育种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除了查阅资料文献外,还努力收集国内外优良的水稻品种,时刻关注着国内的育种动态,收集各种育种信息,从而开阔了自己的研究思路,改进了育种方法,使自己的育种具有快速性和方向性。他曾多次到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等兄弟单位考察学习,引进种质资源,丰富水稻室的基因库。研究中遇到难题,他虚心向农民请教,拜农民为师,虚心与同志们共同研磋,向权威人士求教。崎岖陡峭的跋涉路上,留下了洪秀明一串串艰深的足迹。洪秀明把所积累的知识大胆地运用到育种实际工作中去,结合湖北省荆州地区生态环境特点,提出“生态杂交,株型育种”的育种目标,采用地理远缘同步选择的方法,将科学育种理论提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每当惊蛰蛙鸣、清明来临时,洪秀明就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工作中。多年来,他为了选择育种杂交的黄金季节,住食全在研究所。清晨踏着露珠儿下地,正午仍然汗流浃背地泡在试验田里。夕阳西下了,还得夹着一大摞表格蹲在田埂上观察、记录、描述,误了午饭就啃点干粮,吃不上晚饭,就用开水冲两包方便面对付。为了选择杂交后代的抗病性,洪秀明常常是刚从试验田里爬起来就急急忙忙地赶往几百里外宜昌病区观察选择。为了加速育种世代进程,洪秀明又像候鸟一样飞往海南岛进行繁殖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主持的中稻育种课题,用辐射后代“R82033—3—1”与“BG90—2”品种杂交选育成的“鄂糯七号”降生了,比传统的“桂朝二号”对照品种增产十成,亩产达720公斤。
继“鄂糯七号”后,洪秀明又选育成中稻新品系“178”,解决了我国目前一季中稻存在的产量、抗性、品质三方面难以统一的矛盾。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科研成果不应被束之高阁。洪秀明是如何对待自己的新生宠儿的呢?他在有关省、市、乡村的有关领导的配合协作之下,在广袤无垠的田野里建立了众多的科技示范户、示范村、示范镇,精心传授水稻种植技术,从湖北的江汉平原到四川的成都平原,从河南到海南,都留下了他推广示范的足迹,仅“鄂糯七号”新品种,目前已遍布川、鄂、豫等省,累计推广面积达280多万亩,产生社会经济效益4亿元左右。
洪秀明十多年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嘉奖:去年,他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湖北省科技标兵”和“湖北省先进农业科技工作者”,并被任命为水稻研究室主任。面对这些荣誉,洪秀明谦虚地说:“成绩属于昨天,奉献牢记心间。”(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