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10
第6版(理论)
专栏:书刊评介

  探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途径
四川省社科院冯举、王文承主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书,已由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该书认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来说,绝不是外加的异己之物,也不是仅仅为了限制所谓双重效应中消极的一面,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其本质内涵所提出的内在的呼唤和必然的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的文明内涵。一般把文明划分为物质文明、制度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主经营的企业是市场竞争的主体,是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要面向市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但决不能以此作为企业的唯一追求和导向,否则一切制造假冒伪劣者就都振振有辞了,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也就不能发挥了。企业还必须培育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注重经营理念与经营哲学,塑造企业宗旨,培育职业道德,倡导企业形象战略体系,推行使消费者满意的营销战略,在经营管理中实行以人为本的基本准则,等等。所有这些,都是与精神文明建设密切联系的。
该书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有机结合,既要体现市场经济的共性,更要体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性。既然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么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观念,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例如,为人民服务的观念就应当鲜明地体现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再则,小平同志讲的“三个有利于”是衡量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当然也应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根本标准。该书强调:不能把消极腐败现象的滋长归咎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决不能认为市场经济愈发展,消极腐败现象就会愈猖獗,把它看成是必然的规律性现象而对之束手无策。
该书还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观念应包括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市场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风险观念、信息观念等;第二层次是公开公正公平观念、创新观念、开拓进取观念、自主自立自强的主体性观念、法制观念等;第三个层次是服务观念、爱国观念、诚信观念、敬业观念、以人为本和人才观念,以及“三个有利于”观念等。这些观念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内在联系,是其健康发展所必然要求的。(马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