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建厂一定要有周密的总体计划和合理的建设程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13
第2版()
专栏:

建厂一定要有周密的总体计划和合理的建设程序
哈尔滨电机厂主任工程师 赵硕欣
一个重型机器制造工厂的建成,从设计到土建安装,开始全面生产,至少得经历三年至五年的过程。在这相当长的时间内,工作是千头万绪而且都是互相关联着牵制着的,其中有些可以平行作业,有些却是一件等着一件,有着一定的顺序。如果我们不了解不掌握其中的规律,不按照一定的顺序来设计和施工,那就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各种的浪费:延缓进度,降低质量,增加投资,以及“返工”。从我们建厂以来所经历的大小事件和成十成百亿元国家投资的浪费中,我们深深地体会到周密的总体计划和合理的建设程序是建厂工作中一个绝对不能忽视的问题。
从遥远的办公室说起
在我们厂区附近第一座落成的永久性建筑物,是一座准备将来作为中央研究室,暂时作为办公室的二层楼。这个临时代用的打算倒还并不太坏,问题在于这座建筑是在总平面图最后确定前诞生的。从这座楼的完成日子起,工厂的产品方案变更了若干次,总平面布置图改了十几版,可怜这座百年大计的大楼,竟被改得远离了厂区。作为目前全厂神经中枢的办公楼,和现在的厂区远隔着一片空地,去一次生产车间,来回得走上一公里左右的路程,到最远的氧气车间来去一趟,路上得耽搁三四十分钟。目前的不方便且不说,到将来正式的办公室和研究室建立起来之后,这座楼怎么办?当然房子是不会没有用处的,但是这样不合理的“计划”确实叫人不能容忍。
为了图快,在总平面布置确定之前,我们还建立起了一个生产车间、两个仓库、一座锅炉房,以及一部分的铁路和管路系统。但是现在除了一个生产车间得到适当的“照顾”,只须稍作修改之外,其他的工程几乎都需要重建。重建就是拆除旧的,建立新的。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重建过铁路和管路系统,不久,碍事的仓库也将被拆除,初期的锅炉房仅能留作备用。总之,有相当部分应该是百年大计的基本建设工程,只因为建立得早了一些,与后来决定的总体设计不符合,仅在一年或两年的过程中就“完成”了它们的历史任务。这就是一边设计一边施工所得的结果。
孤立的生产车间
为了争取时间,为了生产第一,我们热情的工厂设计者,集中力量,很早地完成了一个生产车间的技术设计,我们建设单位也集中力量建设这个车间,以便开始生产。车间果然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建立起来而且开工生产了。但是,生产是许多活动单位结合起来的整体,一个车间不是包罗万象全能的单位,必须依靠其他车间的配合。车间生产需要工具,我们的工具供应却仰给于若干公里以外的一个临时车间,工具上临时折断了一个销子或螺丝,或者冲模用钝了需要磨一下,有时非得来回运输十几公里不能解决。车间内的机器设备不免要发生损坏,需要修理,在安装机器的过程中也必然要修配些零件,但是我们的修配车间还没有建立,不得已将修配工作挤在生产车间里。结果修理班抱怨寄人篱下,没有设备,没有地方;生产车间抱怨修配活打乱了它的作业进度;安装部门抱怨生产部门不支援基本建设,不给解决零件加工问题;结果是设备损坏严重,修理进度迟缓,安装工作被动。生产车间需要大量的铸件,而我们的铸工车间却远在加工车间之后才建立。铸件在很长的一段时期内依靠一个不在一处的临时车间;来不及供应时,还得包给私商;偶而发生废品需要重做,生产科的调度人员及搬运人员就得两地奔跑,慌乱得很。其他如焊件需要退火,轴承需要浇合金,零件需要电镀等等,均非生产车间本身所能解决。这个生产车间,好比一个光光的躯体,没有手,又没有脚。一年多来,虽然也生产了若干产品,但是因为它是孤立的,没有辅助车间及其他车间的配合,给生产上带来了许多不必要的损失和浪费。
道路不平,电灯不明,电话不灵
厂里流传着“三不”的歌谣,无疑的是群众对于工厂不满的反映。不错,在我们建厂的程序中,厂内公路是放在后阶段修建的。几年来,工厂在飞速地成长,在施工最紧张的季节里,上万的工人及无数的车马在厂区内来往,可是厂区内就没有一条平整宽阔的公路,下起雨来,泥泞的道路简直叫人寸步难行。临时修一段煤屑路吧,给大车汽车压上几趟就完事了,因此人们自然就发出了“道路不平”的牢骚。“电灯不明”则说明了一个更大的问题。全厂电力系统的建立,也是落在后面的,不仅在车间内部常要靠拉临时线解决问题,差不多每个车间的电力系统都得经过一番“临时”的过程,有的需要两三个月,有的需要一年半载,这笔若干亿元的临时线路的投资,就是我们的设计和施工没有按着应有的程序办事所付出的代价。电话不灵也是同样的道理。按照设计,全厂通讯系统有调度电话、厂长电话、普通自动电话,以及广播网等等,但是这些系统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工作上却又不能一天没有电话,因此只得临时解决。当然,像生产科、材料科那些业务纷繁的部门,一两台靠交换台传呼的电话是难以解决问题的。
实际上“三不”歌谣反映的还仅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厂里其他公用设备和福利设施的建立差不多都是落在需要后边的。厂房大部分都盖起来了,锅炉只安装了设计容量的三分之一,蒸汽供不上需要,车间暖风不能经常开放,许多新车间里冻上了冰。压缩空气机也只安了不到设计容量的一半,空气压力维持不住。保险水源还正在设计,城市水源有问题时,不能保证二十四小时供水。而水、电、汽、风二十四小时无间断地供应,正是一个制造工厂维持生产的基本条件。福利设施不配合的情况也一样严重,宿舍的增加始终与职工人数的增加不成比例,登记了好几个月得不到房子住的人也不少。正式的食堂今年才计划修建,工人已在仓库中挤着吃饭快两年了。其他如医疗所、托儿所、合作社、浴室等等,或者根本没有建立,或者虽已建立,但远不能满足需要。因为这些物质条件不具备,厂里为了职工生活福利问题常感到困难。当然,这里并不是说要“福利第一”,但是与工厂建设的发展相适应的福利设施,是有必要而且必须及时予以考虑的。
设计是永久的,厂里需要自己搞临时的
必须承认,生产是不断前进的,因此也是不断变化的,尤其在像我们主要是单一生产的工厂里,实际生产的产品不可能按照工厂设计的产品方案一成不变。当实际生产超出了新厂设计规定的产品方案范围时,难免要增加一些相应的设备和作一定的技术措施。譬如我们在中型电机车间制造较大的六千瓩水轮发电机时,就曾这样做过,这是容易理解的,也是比较合理的。可是我要谈的是另外一种情况:仅仅是因为某一部分设计还没有完成,但是生产上又急迫需要,只好来个临时措施。譬如说,按照设计,厂里要有煤气供应,因此焊件退火炉、锻工焖炉、铸钢件退火炉、泥芯烘炉、加热炉等等,全厂不下数十台设备按设计要用煤气,而且好些煤气管路也已经安上了,可是煤气站还刚开始设计。显然,我们的铸工、锻工、电焊等等车间不能等到有了煤气才开工,于是设计部门通知我们,设计是永久性的,厂里生产需要搞临时的,不得已时我们也只好这样做了。熔钢炉已经生产了,通风设计图还未出来,我们装临时通风。工具车间恒温室的设备还没有详细规格,但是精密机器已经搬进去要开动了,房间内冻得伸不出手来,只好临时加装暖气包。锅炉房运煤设备赶不及,我们安临时吊车。产品出来了,还没有成品仓库,只好将电机东堆西放勉强对付。临时应付惯了,设计就失却了严肃性,有些地方我们索性将设计部门扔在一边自己干了起来。这样做法是不对的,以后要尽量注意防止。但是无论设计部门同意我们的临时措施也好,我们自作主张的临时措施也好,不管怎样总得需要一笔投资;等正式设计出来时,又得拆除旧的,建立新的;有的还要暂时停工,影响生产。这笔损失,我们没有详尽地计算,如果统计一下,无疑将会令人大吃一惊。
总体计划和合理的建设程序
上面所举的仅是一些典型的事例,但就这些事例,就已足够使我们体会到为什么建厂一定要有周密的总体计划和合理的建设程序。所谓建厂总体计划,据我们的了解,就是建厂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总的轮廓和程序。设计部门和建设单位应该根据初步设计所规定的工程工作量和国家要求完成的建厂期限,对全厂单位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以及车间开工的生产准备工作,作出适当的安排。这个计划的制订,要考虑到国家投资最经济合理的使用,年度工程量相对合理的分布,公用设施与生产单位之间的配合,辅助车间与主要车间之间的配合,各个车间开工日期的先后顺序,生产技术的准备,以及人员的培养训练等等。根据我们体会到的规律,全厂性的供水、供汽、电力、通讯系统等等公用设施,应该首先建成;公路铁路以及一部分仓库也应先车间而建立,因为这些工程不仅生产一开始就必需,而且基本建设工程中就需用它们。车间建立的次序,最先应该是工具车间和修配车间,因为工具生产一定要比产品生产提前一个阶段,修配车间的提前建立,可以给其他车间的机器安装增加很大的方便;其次是准备车间,如铸工、锻工、冷作车间等,以便加工车间有足够的供应;最后才是机械加工车间、装配车间以及试验车间。只有在辅助车间及准备车间的充分支援和及时配合之下,生产车间才能真正发挥它的能力。在建立厂区工程的同时,就应考虑各个时期内人员的增长,从而规定宿舍、食堂、办公室以及其他种种福利设施分期建设的计划。只有在总体计划指导之下,才有可能免除返工和搞临时工程及勉强应付等等不合理的现象。不消说,一边设计一边施工的方法更是不应该采用的。
不仅单位工程要有一定的先后次序,在一个单位工程内,也必须按照一定的程序来设计施工。譬如在一个车间内,车间变电所、动力管路、取暖系统等等,正如全厂的公用设施应尽先建立一样,也必须首先安装好。重型车间内的吊车设备,必须在其他安装工程开始以前就开动,不然重型机器就无法安装。部分生产开始以前,基础和地坪一定应该打好,而在打地坪之前,电力支线、单台设备的动力管路以及安全接地网等地下埋设工程不可稍有遗漏,不然一面打好一面凿开的现象将难以避免。这些看来都是显而易见的道理,但在我们却都是从一件件沉痛的事件中得来的教训。在我们建厂的过程中,关于设计和施工上的技术问题,曾多次请教过各方面的苏联专家,但是在建厂总体计划和建设程序这个重要问题上,却忽视了取得苏联专家的指导。从最近某些苏联专家所提供的建议和资料中,说明我们的老师苏联在这方面也是积累了一套完整的经验的,如果我们能及时搜集这方面的资料和争取专家的指导,相信一定要少走很多的弯路。建厂工作对我们是一段摸索的过程,我们些微的经验教训的获得,是花了浩大的代价的,希望全国的设计单位和建设单位,要注意建厂总体计划和建设程序,不要重蹈我们的覆辙。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