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中共克山县委领导区级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13
第3版()
专栏:党的生活

中共克山县委领导区级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
中共黑龙江省克山县委一九五三年领导区级试办六十九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于县委接受了前年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经验教训,所以这些合作社都办得较好。这主要表现在“生产好、摊子小、打粮多、影响好”。据五十七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统计,有四十六个社的收入超过当地最好的互助组,占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总数的百分之八十一,其余百分之十九的社的收入和最好的互助组相等。县区领导也初步摸到了经验,培养了干部。一年来,全县初步学会办社的区干部有一百零七名,占区干部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八以上;教会了六十七名村干部办社;另外还培养了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农业生产合作社领导骨干一百三十四名。
一年来克山县委是在反对“左”右两种倾向的斗争过程中,保证了试办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一九五三年初,区村干部对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的认识上存在着两种偏向,一种是贪多、贪大、贪快,想很快“合作化”,甚至有的区村干部提出“消灭临时互助组和单干户”的错误口号;另一种是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认识不足,因此对建社劲头不大。根据这种情况,县委有目的地总结了两类典型的合作社的经验和教训。一是总结了杨显亭农业生产合作社坚持积极领导,由小到大,逐步提高,因而管理好、收入多、社员觉悟高的典型经验;一是总结了丁绍生等不根据条件盲目建社,摊子大、管理差、债务多、收入少的坏的典型例子。县委在整党训练班、劳动模范大会、互助组长训练班、区村干部会议中,通过这两个典型反复宣传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只许办好,不许办坏”的方针,因而克服了盲目冒进情绪与放任自流的态度。这就保证了建立一个,成功一个。同时也提高了广大农民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的认识,所以很多较好的常年互助组积极要求建社;暂时不能建社的也都积极搞好互助组,准备建社条件。
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起来以后,由于经验不足,部分区委委员对农业生产合作社有“神秘”的看法,认为合作社的工作复杂,不好领导。当时在部分干部中流传着两怕:一怕到农业生产合作社去工作不会解决问题;二怕农民问肇源丰产经验的具体操作过程。这时县委便组织区委学习办社的知识和具体经验,同时组织区干部深入生产过程,反复地学习肇源丰产经验的技术操作方法。
组织区委学习的方法是通过解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具体问题进行的。比如,农业生产合作社成立起来转入生产以后,普遍发生平均记分的现象。因此县委除了批判社员的平均主义思想外,着重研究了劳动组织和劳动日计算方法问题,提出按季节生产需要,根据合作社的大小、骨干的强弱,实行按季节分队或临时分队的组织劳动的方法和整活包工、零活计件的计算劳动的方法。这就克服了劳动组织混乱现象,提高了劳动效率。
夏锄中,有些区干部由于对改造小农经济的艰巨性、复杂性认识不足,因而又产生了贪多、贪大,贪快的偏向。首先表现在对农业生产合作社推广农业技术方面,要求高、计划大,严重地影响了铲趟工作。其次有的区提出:“农业生产合作社普遍实行常年分队”的口号,尤其在夏锄时期不分基础、条件,不根据生产需要,一律推行小包工,同时在推行中又不注意情况的变化,不是由短到长,由简到繁,逐步提高,而是一包到底。县委研究了这些情况后,召开了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干部和部分社主任会议,重新学习了东北区农业生产合作社试行章程,强调了从实际出发和典型示范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并介绍了推广分队包工的具体经验,收效很大。特别是由于批判了盲目搞技术加工后,各社基本上贯彻了“重点加工和大面积增产相结合”的精神,从而保证了全面及时铲趟。
挂锄后,由于部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政治工作没跟上,社员思想混乱,劳动组织涣散,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干部产生了“怕垮台,受处分”的消极情绪,对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工作不热情,因此主张“少建社”“建小社”。原来县委和各区委计划在一九五四年建立一百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后来各区要求减少到八十个,最后要求减少到六十个。于是县委召开了互助合作代表会议,对上述思想进行了批判,干部情绪有了初步转变。此后又经过反复地学习总路线和中共中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才逐渐克服了干部的消极情绪,提高了区干部的认识,增强了信心,加强了工作,酝酿建社的互助组也由六十六个增加到三百个左右,其中绝大部分都合乎建社条件。上述情况证明:加强党对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政策思想领导,是搞好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重要方法之一。干部和农民的各种各样的不正确的思想认识,都具体地表现在处理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各种实际问题当中,而且各种思想在不同时期和处理不同问题时又有不同的表现,因此,决不能认为纠正了一个偏向以后便“一劳永逸”。领导上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善于看出问题的萌芽,不断地进行社会主义教育,及时地批判和纠正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
另一重要方法,是加强区委领导,及时研究和解决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问题。县委在加强区委对合作社的领导上,是经过一个不断摸索逐步提高的过程的。一九五三年初,建社后确定由区委副书记、农业助理、宣传干事等人负专责,但因后来社多、面大,领导不过来,春耕时又提出“专人负责,大家都管”的方法。实行这个办法的好处是各区委都注意了集体研究,一般地做到了集体领导。有的区建立了集体领导制度,一直坚持到年底,并取得了经验。但同时也有的区形成“大家都管、都管的不具体”、“专人负责,没钻下去”的现象;因此在铲头遍地时,县委召开了全县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会议,又提出“专人负责,大家学习”的办法。实行后,好处是“专人负责,钻进去了”,但又有的区忽视了集体领导,形成除专做农业生产合作社工作的干部外,其他区委委员则认为“与己无关”,“专人负责”形成了“专人试办”。“大家学习”,也是“学而不深”。直到秋收分配工作中,才纠正了这些偏向,贯彻了区委集体办社的精神。经过一年的摸索,克山县委体会到加强区委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领导,比较切实可行的方法是:“集体领导,专人负责,按片分工,大家学习”。“集体领导”就是区委统一计划,集体研究,组织力量,检查汇报。一年来多数区都建立了每月研究和检查一次合作社的工作制度。“专人负责”是由专人掌握情况,提出计划,深入重点,做出样子,推动一般。一年来每区都有区委副书记等二名至五名干部负责合作社的工作。“按片分工”是结合各项中心工作,由区委委员对合作社实行按片分工包干,固定责任。如十四区有十五个农业生产合作社,由七名区委委员分四个片领导,每片都有一两名区委委员具体负责,这些干部按段有计划地首先搞好社的生产,做出样子,然后推动一般社和互助组。这样,不但不影响对互助组工作的领导,而且正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在各个阶段工作中先走了一步,对一般互助组影响和推动作用很大,反过来也正由于区委委员都有固定责任,因此农业生产合作社内发生问题时一般都能得到及时解决,同时也促使了区委干部都去钻研合作社的工作。“大家学习”首先就是组织干部学习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各种文件和研究本区情况。其次是用“带徒弟”的方法,即区委带一般区干部,有经验的干部带无经验的干部,共同到实际中学习。从一九五三年底到一九五四年初的建社过程中,曾组织了县区干部八十五名和村干部约一百零五名参加建社工作,他们经过在实际工作中学习以后,对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本知识都明白了。
由于农业生产合作社数量比较多,干部比较少,县委和区委在领导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具体工作中,注意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工作方式。一年来,在每个季节和每个重要工作阶段中,都注意了针对当时的情况,有目的地深入重点,培养典型,树立榜样,从而推动其他社和互助组的工作。县委建立了重点区,各区一般都有一至二个重点社。凡是县委或区委深入帮助的重点社,绝大多数都起到先走一步,推动一般的作用。春耕期间,县委和十四区委在贺志财农业生产合作社搞了生产责任制和短期包工的样子,然后召集全区其他十四个社的主任、会计等前来参观,交流经验,推动了他们也搞起了分队和包工。许多农业生产合作社干部参观后普遍反映:“把咱不会作的事都教会啦,看一次比讲十次都强。”
(陈俊生、唐桂生、常绍林、刘忠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