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王洪任——志在草原羊满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1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十杰”四

  王洪任——志在草原羊满圈
勤科
1989年,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季节里,全国肉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内蒙古海拉尔市召开。会议期间,全国著名畜牧专家、经济学家认真听取了“呼伦贝尔盟肉羊产业技术开发”的专题报告,并现场参观了呼盟畜牧兽医研究所的试验羊场。他们惊奇地发现:走遍了全国各地,像这样在艰苦条件下工作的科技人员,还是第一次见到……
王洪任就是这样的科技人员之一。他是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副研究员,是养羊专家。1986年至今,他共主持国家级、自治区级和盟级科研课题10项,其中已经鉴定验收的6项,分别获国家级、自治区级和盟级星火科技奖和科技进步奖。
10年来,王洪任主持的“星火计划”项目,经各级科委鉴定验收,为牧民创直接经济效益1.7亿元,同时还获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呼伦贝尔草原是我国五大草原之一,在发展畜牧业,尤其是养肉羊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王洪任根据呼伦贝尔草原的自然资源、地理和气候特点,向盟委和行署提出了发展肉羊产业的整体构想和具体实施方案,并向科委提出了“呼盟肉羊产业技术开发和呼伦贝尔肉毛兼用新品种培育”等项重大科研课题,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他又提出了肉羊技术开发的路线。这个技术开发路线得到盟委、行署批准以后,王洪任带领同志们全身心投身到应用、推广工作中去。
为了大规模进行肉羊产业技术开发,1988年,王洪任开始创办呼盟畜牧兽医研究所—试验羊场,即呼盟肉羊协会肉羊原种场。8年时间里,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事业上。
创办之初,王洪任带领养羊研究室的科技人员选定场址以后,克服资金紧缺等困难,亲自动手搭棚盖圈,选购、押运种羊,放牧、防疫、驱虫、人工授精、接羔保育、打草贮料、饲养育肥。从1989年10月至1990年5月,他们每天从事繁重劳动达18个小时之多,最忙时几乎日夜连续工作。元旦、春节他们也与牧工们在场内同吃同住同劳动。试验羊场在茫茫的呼伦贝尔草原上建立起来了,这里面饱含着年轻科技人员火一般的热情。至1992年试验羊场已拥有各类种羊及育肥羊2000只,羊场面积3000公顷。
试验羊场创办的目的,就是为大规模开发肉羊服务。他们一心一意为肉羊专业户着想,开车给牧民送去种公羊,并无偿地进行技术咨询服务。在配种季节繁忙的日子里,王洪任带领他的课题组成员奔走在牧业四旗。1989年冬,他上幼儿园的儿子从楼梯上不慎滚下来,左小腿骨折。兽研所来车接他,可由于工作繁忙,他竟无法回家看望儿子。
多年来,王洪任全身心地投入到肉羊产业的科技开发工作中。为了振兴呼盟牧区的地方经济,让边疆少数民族牧民能够早日脱贫致富达小康,他无偿地提供科技咨询服务,深受广大农牧民的欢迎。
1995年8月,根据国务委员兼国家科委主任宋健的意见,盟委、行署做出了建设100万吨动物性蛋白质基地工程项目的决定,其中肉羊基地建设是一号工程项目。
盟委、行署的决定,使王洪任更加感到责任的重大。他决心要在更大规模的肉羊产业的科技开发事业中,为振兴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为呼盟肉羊支柱产业的完成而努力拚搏。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