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共建美好家园——祝贺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胜利闭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15
第1版(要闻)
专栏:社论

  共建美好家园
——祝贺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胜利闭幕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胜利闭幕了。我们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
这是世纪之交的一次地学盛会。来自世界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7000名地质学家和地质工作者,聚集北京,回顾总结20世纪地球科学的重大成就和贡献,探讨21世纪地球科学的热点和发展方向,确定地球科学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历史责任,共商地球科学的发展战略,构建现代地球科学的基本框架。可以说,这次大会开创了地球科学发展的新纪元,是地球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资源与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全世界人民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地球科学至为重要的研究课题。地球科学的根本任务就在于认识地球,并利用这种认识为维持人类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提供足够的资源供给,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保护与改善环境,促进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协调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就是紧紧围绕与人类生存发展密切相关的资源环境问题开展各种学术活动,并以大陆地质为主题,对地球的起源和历史,人类生存环境,自然灾害,全球变化和未来环境,21世纪能源矿产和矿产资源等进行了专题学术研讨。无疑,本次大会对于促进全球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也正因为如此,这次大会不仅得到世界科学界的高度重视,也为各国政府所广泛关注。
近一个世纪来的实践证明,地球科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对地球科学发展的要求也愈加迫切,大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发展规划和经济建设布局对各种资源的需求,小到具体基建项目的施工、原材料供应,几乎无一能离得开地球科学的研究成果,而在为人类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方面,对地球科学的依赖则更为突出。
随着人口剧增和工业加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共同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自然灾害的严重威胁。我们应将怎样一个世界带入下一个世纪?如何才能无愧于子孙后代?人们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了地球科学,投向了地球科学工作者。地球科学和地球科学工作者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展望21世纪,必将是地球科学受到高度重视、高度发展和发挥重要作用的世纪。
我国对资源和环境问题以及地球科学一向十分重视,并取得了显著成绩。建国以来,在以李四光为代表的广大科学家的努力下,我国地球科学取得了飞跃发展,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创造了辉煌业绩,也为世界地球科学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目前我国已找到了168种矿产资源,其中152种探明有工业储量,成为世界第三矿业大国。此外,在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灾害防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我们也应看到,由于人口众多,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特别是当前正面临人口增长高峰期和推进工业化的任务,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同时,环境压力也会更加显著。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把资源和环境问题放在突出地位,明确提出要“加快科技进步”,“合理开发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并强调要加强“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和再利用,防灾减灾等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这为我国在今后15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地球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和任务。
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召开,对繁荣我国地学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将产生巨大的推动力,唤起更多的人来关心资源、环境问题。大会得到了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李鹏总理出席了大会的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江泽民主席也在大会期间会见了大会的代表。
我们相信,在全世界地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找到一条人类与自然协调共荣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地球这个蓝色的星球将会更加生机勃勃,人类的家园将会更加美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