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3阅读
  • 0回复

乌兰巴托早点今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02
第7版(国际)
专栏:通讯

  乌兰巴托早点今昔
本报驻蒙古记者敖其尔
在我的住处附近,最近出现了两座卖早点的小商亭。此后,每天一大早,到亭边排队买早点的人络绎不绝。等不了一会儿,他们就能买到新鲜的热奶、热乎乎的包子或者馅饼,小亭子的生意十分红火。这和几年前记者初到乌兰巴托时遇到的情况大不一样。
记得那时候,有一天我一大早就上街买早点。可是跑遍了市里的好几条主要街道,也没找到一个卖早点的商亭。后来,一位清洁工告诉我说,有一家饭店供应早点。我又费了很大的劲才找到这家饭店,但还是吃了一次“闭门羹”:饭店要十点钟才开始营业,我只好饥肠辘辘地回家。在乌兰巴托吃早点成了一个难题。
从前年底起,乌兰巴托市政府开始重视城市居民的早点问题。为了方便群众,市有关部门拿出了一些资金,又利用部分外资和企业的资金,以及一些私人投资,由政府统一规划,陆续兴建起了一批卖早点、也兼卖各种食品的小商亭,这种小商亭很快就像雨后草原上的蘑菇一样冒了出来。
如今在乌兰巴托,再也不会为一顿简单的早饭发愁了。市内随处都能看到这种漆得五颜六色、式样多为仿古庙形状的小商亭。每天从早晨七点钟开始,商亭就开始营业,经营的食品有包子、馅饼、热奶、面包,还有点心、巧克力等四五十种商品。居民一早起来,只要走上几步路,就能买到一顿方便的、热乎乎的早点了。这些商亭还在白天兼卖一些日常的食品,有些商亭甚至一直开到夜里十一二点,生意做得很兴隆。一位个体商亭老板说,他用20万图格里克(蒙古货币,目前1美元约合500图)买下了一座商亭,只经营5个月就还清了本钱,现在每天纯收入都在六七千图。而目前在整个乌兰巴托,像这样的商亭共有400多家,其中大多数都是由私人出资建起来的。看来这种小商亭的兴建不仅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的生活,也为个体投资者提供了一条致富的捷径。
应该提到的是,这些星罗棋布的小商亭还吸收了社会上大批的闲散人员,让一些失业的人重新找到了工作。据说,这也是乌兰巴托市政府筹划建商亭的主要目的之一。记者也由此感受到了蒙古这个国家正发生的一些新的变化。不但服务业有了很大发展,一些社会习俗也发生了变化。过去蒙古的所有营业部门,包括各种商店都遵守着一条规定,就是每个周末的下午和星期天为国家公休日,必须休息。而自从1995年开始,这种规定就被打破了,大部分商店在此时间都照常营业。革新的潮流促使人们的观念的改变。许多蒙古人再也不像他们过去的祖先那样过着“日高牧羊出,日落赶羊回”的传统生活了。他们生活得更加忙碌,也更有时间观念。虽然现今蒙古的社会和经济情况在许多方面都还不尽如人意,但从每天那匆匆而来、又匆匆而去的买早点的人身上,人们感到了这个草原之国的生机。
(本报乌兰巴托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