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沉默的力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15
第12版(副刊)
专栏:

  沉默的力量
托拉克
七集电视连续剧《青山巍巍》是一部值得肯定的好作品。论题材,它是名副其实的发轫之作,在这之前,尚无相应的作品传达过战略导弹部队的军人生活,而《青山巍巍》则第一次以“荧屏故事”的方式,撩开了她那神秘的面纱,从而使观众看到了她的真实存在:她的精神、她的长期沉默中所潜伏的惊心动魄的力量。在艺术上,这部作品拥有一种朴素的写实品格,它的故事以人的成长为线索,但最终实现的思情容量却突破了有限的情节范围;观众所可能感受到的,绝不止于几个具体人物的复杂而又简单的感情关系,而是一支部队几十年风风雨雨所走过的无比艰辛的道路。
电视剧是一种“荧屏故事”,实事求是地说,《青山巍巍》的故事营构既不曲折、也不离奇,甚至还有点儿平实及不完整,但人物刻画的充分个性化及命运感,则极大地弥补了故事设计方面的某些缺憾。
周东平无疑是全剧最富有思想意义及精神价值的人物,甚至可以说,是周东平的个性历程撑持了《青山巍巍》的寓意可能性。周东平的生存背景大致分四个阶段:即奔赴基层、带兵训练、守护阵地、实弹演习。这是一个连续性的过程。正是这个富有表现可能性的过程(相对战略导弹部队的独特性而言),不仅保证了宏观生活面貌的有机展现,而且为人物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真实可信的环境。周东平是一个导弹学院刚刚毕业的“学生官”。他满怀理想及献身中国导弹事业的宏大志向,其中还包含着继承父辈遗志的坚定信念。然而,战略导弹部队的基层军旅生涯是严酷而充满挑战性的,而周东平个性刻画的光彩也正是在这里。作品没有回避军旅生活中的矛盾,尽管这种矛盾都是在“好人”之间展开的——特别是作品以更多的笔触揭示了周东平的内心冲突,以及这种冲突所可能呈现的生动而富有层次感的精神历程。他的痛苦是真实的,他的迷茫是可信的,他于两难境遇中的失落或动摇,也是一种无可怀疑的特别生存状态的折射——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作品突出展现的是他个性的变化与发展,最终走向精神世界的逐步成熟。也正是在这里,观众才感受到了导弹军人的艰辛不易,以及那种最初的理想融入现实时所发出的光芒:理想依然是理想,但它已被现实锤打与重铸过了。
赵汉成这个人物形象给人留下的印象也是深刻的。他是工程连连长,具有火神一般的性格。他之所以令人难忘,固然是与他的拚搏精神及舍生忘死的朴实品格相关,但更具情感冲击力的是,他是那么热爱导弹部队,那么热爱自己的阵地,可他最终也没能看上一眼自己钟情的、为之奉献与奋斗了十几年的导弹(他只是在双目失明后才进入坑道摸到了它)。而另一个人物是肖玉荣。他的性格是含蓄而模糊的,他在剧中仅仅为情节的构筑起到了某种“穿针引线”的作用,因而很难给观众留下深刻的或鲜明的印象。这也是作品的难以弥补的缺憾。
为了传达与营造战略导弹部队的“气势”及与之相吻合的氛围,《青山巍巍》的创作倾注了自己独特的探索与尝试,大致实现了恢宏与细腻的和谐,或“以外寓内”与“以内扬外”的统一。尤其是在人物个性的刻画,即人的精神世界及丰富感情的细腻而内在的传达中,充分注意到了与“气势”相关的个性厚度的兑现,以致可以让观众感受到,周东平不仅仅是周东平,赵汉成不仅仅是赵汉成,晓燕、春梅所承受的苦涩也不仅仅是作为妻子的苦涩,他们的一切交织而互衬成为一种整体,一种艰难,一种既属于战略导弹部队、又属于当代军人的伟大与崇高。这,便是从《青山巍巍》中折射出来的“气势”。它不是“造”的结果,而是或主要是经由人物关系与人物个性的刻画——在自然而然地流露、升华、凝聚中逐步实现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