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胡黎明——实业报国酬壮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15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中国青年科技创业“十杰”五

  胡黎明——实业报国酬壮志
杨根兵
33岁的年龄,文静柔弱的外表,然而在他的身后,一个拥有五家高科技企业的集团公司正迅速崛起……他,就是第二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创业奖获得者胡黎明教授,一位立足于高科技研究开发,并努力探索科技成果转化之路,致力于发展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年轻学者。
1987年,在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新成立的技术化学物理研究室里,八九个年轻的博士和硕士以初生牛犊的勇气集结起来,开始从事新材料的化学工程研究。然而两年之后,受出国潮影响,研究室仅剩三人。
要么自动解散,要么继续奋斗。命运逼他们做出选择。
1990年,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胡黎明确定了超细粉末材料制备这一主攻方向。从而成为国内较早开展超细粉末制备技术研究的学者之一,并在基础理论及产品开发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不断深入进行超细颗粒制备过程基础理论及产品开发的研究中,胡黎明逐渐认识到超细颗粒由于尺度的减小而呈现出常规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这促使他对超细颗粒的界面特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几年来,胡黎明还先后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完成专著两部,从而奠定了他在超细粉末材料领域内的学术带头人地位。1996年他当选国家高技术新材料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
对于一名科技人员,胡黎明完全可以满足了,但他并没有止步。他深刻地体会到,只有当科研成果真正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体现科技的价值。为此胡黎明带领他的同伴选择了超细磁粉和超细碳酸钙为突破口,开始创立自己的超细新材料产业基地,从而真正走上以实业报国的道路。
发展高科技产业,起步是艰难的。
超细碳酸钙项目小试成功后,胡黎明率人马挥师上海一家碳酸钙厂,开始了年产100吨的中试研究。这是一支由教授、副教授、博士、硕士组成的中试队伍。开到厂里,厂里的领导告知清理工作需要一个星期才能结束。这些年轻人急了,跳进反应釜清洗设备中开始了清理工作,工人们被感动了,纷纷加入清理工作的行列,结果一天一夜解决了战斗。
中试取得成功后,胡黎明和他的伙伴们更充满了信心,决心将这两个项目推向产业化。1994年10月,由华东理工大学联合社会五家单位投资2800万元,成立了有限责任制的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暨上海华明超细新材料有限公司,揭开了超细新材料大规模产业化的序幕。
1994年10月,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在上海松江经济开发区购买了85亩土地,开始了超细粉末工业基地的建设。短短三个月,公用工程全部建成,又过三个月,投资3000万、年产1500吨的超细粉末示范生产线建成投产。中高档超细磁粉技术实现了工业化生产,产品不仅替代了进口,而且还远销韩国、日本、香港,与国外同行形成了竞争态势。
1995年4月,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上海南极集团、太平洋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了上海华明超细碳酸钙有限公司,建成了年产3000吨的超细碳酸钙生产线,该生产线的建成彻底改变了我国轿车防石击涂料填料依赖进口的局面。
1996年1月,经上海市科委批准,由国家超细粉末工程研究中心与其所属的五家子公司共同组建了上海华明高技术(集团)有限公司,实现了高科技产业集团化、规模化的经营目标……
胡黎明在孜孜不倦地追求,为了形成多元经营、规模经营,胡黎明又从材料领域向信息网络、化工贸易领域拓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