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襄阳培育有本地特色龙头企业财政收入连续三年递增4000万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5
第2版(经济)
专栏:

  襄阳培育有本地特色龙头企业
财政收入连续三年递增4000万元
编者按∶前不久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明年经济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经济结构的雷同,使各地形不成经济特色,既削弱了各地经济的互补性,又造成了过度的盲目竞争,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我国各地自然资源、产业基础、市场层次等条件不同,各有所长,各有优势。大到一个省,小到一个县,如果每个地方的领导同志都能注意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扬长避短,发展本地区有明显优势的特色经济,不仅能有效地克服地区的结构雷同,而且能大大提高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襄阳县的成功经验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
本报讯记者费伟伟报道:农业大县能否成为经济强县?粮、棉、油、肉类等指标均列全国百强的湖北襄阳县,近年来以自己的成功实践作出了肯定的回答。今年,该县财政收入在连续两年递增4000万元的基础上,可望再增4000万元,达1.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可达2300元,比去年增加20%多,高出全省平均水平近千元。
襄阳是湖北省和全国农业商品粮生产基地大县。1993年,县委一班人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达成发展地方经济的共识:必须形成规模搞基地,依托基地搞加工,重点培育有本地特色的“龙头”型企业。
他们的具体做法一是瞄准“特色”,围绕资源上项目。这个县花生种植面积大,但过去主要用于油料加工,效益不高。近年来他们引进外资,投资9800万元兴建了年加工花生2万吨的襄阳美味花生酱公司,使农民种花生的收入大大提高,种植面积一下子发展到15万亩。程河镇农民素有从事柳编生产的传统,县里千方百计为之打开出口外销渠道,把这项农闲工余的副产品发展成男女老少齐上阵的创汇产业,建成了5万亩的柳条基地,去年完成出口交货值达1.2亿元。
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人有我优,集中力量上规模。襄阳河多、造纸原料多,然而全县没有一个污染大的小造纸厂;襄阳年产粮达11亿公斤以上,却没有遍地开花的小酒厂。他们改变过去把一点有限的资金还撒“胡椒面”的办法,本着保大项目的原则,重点为大项目搞好基础设施配套,改善投资环境。近几年,襄阳引进泰国正大集团、四川希望集团等,投资上亿元,形成年产饲料36万吨的规模,覆盖整个鄂西北饲料市场;对县里上百家粮油加工厂筛选后进行重点扶持,现已形成6家年加工粮油各2亿公斤以上的企业,成为鄂西北乃至鄂、豫、川、陕四省交界处的粮油交易中心和最大集散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