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为使日本不再发动战争——记创建抗日反战美术馆的人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15
第6版(国际)
专栏:

  为使日本不再发动战争
——记创建抗日反战美术馆的人们
殷占堂
日本埼玉县羽生市内,有一幢两层建筑,典型的日式建筑风格已使它增色不少,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楼内的抗日反战美术馆。
馆内陈列有大量的史料、实物以及音像和绘画作品,以不同形式,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南京大屠杀、旅顺大屠杀(1894年11月)和随军“慰安妇”等历史事件的真相,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罪行,告诫人们要正视历史。馆内解说词中写道:“‘抗日’的‘日’是指日本过去的军国主义,同时也暗示着至今仍无反省的日本社会。”该馆的宗旨是:“希望使日本不再发动战争,以历史资料和美术作品为警钟,共同开拓和平的未来。”
美术馆免费开放,并提供配有日文、中文、朝鲜文或英文的宣传资料。自今年7月7日开馆以来,已陆续接待了不少参观者和来访者,不仅有日本人,还有中国人、韩国人以及其他国家的人。
美术馆馆长翁秀岳先生是一位在日本出生的华侨,祖籍台湾省,职业为外科大夫,现已年过五十。他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四口之家,妻子浜田佐代子贤慧能干,两个儿子正在读初、高中。翁先生及其家人本可过一种安静、清闲的生活,为何在日本开办抗日反战美术馆?
翁先生在上中学时,便从父亲那里得知了不少当年日本侵略军的暴行,后来又接触不少这方面的书籍和资料。对于那段历史知道和了解得越深,他的心就越发不能平静。翁先生说:“我看到这类书就买来阅读,越读越气愤……”令他难以容忍的是,日本至今未对那段历史作出认真反省和谢罪,日本社会还存在着顽固的右翼势力,不时出现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言行,甚至一些政要也扮演着极不光彩的角色。日本国民特别是年轻一代中,对那段历史的真实情况知之甚少。因此,翁先生决定开办抗日反战美术馆。
美术馆内,上千幅绘画作品几乎全都出自一位留日的中国学生画家之手。这位留学生画家名叫郭培育,专门从事有关南京大屠杀的版画及水墨画创作。他原计划在日本岐阜县展出自己的作品,但由于右翼团体的捣乱、破坏而未能实现。郭培育大声质问:“日本不是民主社会吗?不是讲人权吗?为什么剥夺我的表现自由!南京大屠杀是铁血事实,决不允许篡改!”日本著名美术评论家针生一郎先生闻此亦感叹道:“我真为日本害臊!”
翁先生闻知此事后,决定出资将郭培育的作品买下,一可解郭的经济困难,二又为办馆收集了资料。之后,翁氏夫妇又倾其所有,买房置地,总算拥有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处房产。
翁先生他们所进行的工作和努力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许多进步团体、正义人士和当年的受害者及其亲属,对他们的义举齐声赞誉,还纷纷伸出支援之手。日本“铭心会”及“人骨问题究明会”等团体专门派人送去有关资料和照片;中国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提供了录像带、雨花石和相关资料;韩国、菲律宾当年的“慰安妇”们寄去了有关实物及其复制件。
值得一书的是翁先生的日本妻子浜田佐代子。为了美术馆,翁家背了几千万日元的债务,牺牲了无数的休息日,有时还受到右翼分子的威胁。她非但毫无怨言,反而始终理解和支持着自己的丈夫,甚至不惜为偿债而外出打工。因为她坚信,筹办这个美术馆是件正义的事。
抗日反战美术馆的成功开办,凝聚着翁氏夫妇、郭培育先生等人为反对侵略、维护和平所付出的心血,更昭示出中、日两国及世界人民的正义力量和强烈呼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