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阅读
  • 0回复

国有菜店重整旗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2
第10版(经济生活·财贸)
专栏:

北京市143家国有菜店挂牌定点经营,呈现新气象。国有菜店又一次引人关注——
  国有菜店重整旗鼓
田俊荣
北京市民惊喜地发现,大街上、胡同里,原先瞅着门庭冷落的国有菜店,如今,神气地挂上了全市统一的“国有蔬菜定点店”铜牌。首批挂牌的有143家菜店,今后将陆续扩大到300家,市政府正酝酿对这些菜店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
报房胡同菜店经理金玉中高兴地告诉笔者:“以前一天销售额400元,挂牌后达到800元,老百姓还是信赖国营店的,咱们也觉得有奔头!”三益顺菜店经理于明山指着一个贴白瓷砖的水柜,踌躇满志:“挂牌后,我琢磨着除继续卖30多个品种的菜之外,还要在这儿存上100公斤的鱼,用多品种吸引客源。”
一度被冷落的国有菜店,重新在京城升温,人们把关注的目光再次投向它。
坚守还是退出?
北京市国有菜店已从1992年以前的1100多家锐减为如今的300家。放眼全国,过去国有菜店曾一统天下,而现在,据内贸部消费品流通司的同志匡算,市场份额已不到10%。
蔬菜市场放开后,形成了以批发市场为龙头、集贸市场零售为主体的流通格局。国有菜店由于机制不活、负担重等原因,在竞争中难免处于萎缩之势。
内贸部商业经济研究所的一位同志认为,国有菜店的市场份额不足1/10,且大多步履维艰,难以左右市场行情、起到平抑菜价的“主渠道”作用。政府调控应抓住批发市场这个“牛鼻子”,如北京大钟寺和岳各庄两大蔬菜批发市场,批发量相当于全市交易量的60%以上,这个“大菜篮”的价格下来了,居民手中的“小菜篮”也拎得轻松多了。
有人建议,政府调控可依托那些比较规范、有一定规模的蔬菜零售企业和个人,不一定依靠国有菜店。菜价高时,由政府给予补贴,令其低价卖菜。
北京市菜蔬公司的同志对此持异议。经理朱国栋说,零售环节加价1倍以上是菜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像北京的10万菜贩,绝大部分来自外地,在京要租房、养活妻儿、交各种费,这些都得打入零售成本,因而零售价具有一定的“刚性”,仅调节批发这一环节不一定能奏效。零售环节必须有政府宏观调控的载体——国有菜店。
副经理张来喜认为,菜价高,正是菜最少的时候。此时个体菜摊根本无菜可卖,再怎么定点、给补贴都无济于事。唯有国有菜店,能凭借多年积累的雄厚进货渠道,迅速从外地调菜。
内贸部“菜篮子”办公室副主任张夏英这样理解“主渠道”这一概念:蔬菜零售环节参与者成千上万,若将各自的市场份额看作是股份公司的“股份”,国有菜店虽只有1/10的份额,却是不折不扣的“董事长”,一定程度上能“四两拨千斤”,影响、调控市场。
众说纷纭,见仁见智。但笔者觉得有一点是肯定的:国有菜店必须转换经营机制,才能守住阵地、平抑菜价,否则只能偃旗息鼓,或者成为新的补贴窟窿。
曙光初露
7月26日,笔者来到宣武区“全特优蔬菜中心”。白底绿字招牌下,鲜嫩整洁的蔬菜摆在红色塑料筐里。黄瓜、西红柿、芦笋分别为每500克0.25元、0.3元、3.5元,而在一街之隔的长椿西街农贸市场,这3种菜价为0.5元、0.6元和6元。一位姓戴的大娘拎着两捆菜,乐呵呵地说:“从东城区坐地铁来这儿买菜,刨去4元票钱还合算不少!”经理张玉泉告诉笔者,区菜蔬公司已开办了4家这样的连锁店,由南菜园蔬菜配送中心统一供货,只加价10—15%。因此,“中心”的大路菜价格平均比农贸市场低20%,细菜则便宜50%以上。看来,原来的按行政隶属关系搞层层批发的蔬菜流通老体制瓦解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迷惘和困惑,一些国有菜店已经探索出以批发市场或蔬菜配送中心为龙头,以连锁的菜店为基础的“星状”新机制。但是笔者注意到,该店由于全部卖菜,员工每月收入在400元左右,不及以前卖冷饮和水果时的一半。蔬菜是比较效益低的商品,如何以细菜补大路菜、以淡季补旺季、以包装菜补散菜、以副食经营补蔬菜经营、以综合经营补蔬菜经营,做到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长久地坚持下去,是一篇尚未破题的大文章。
北京西单菜市场经营30多种盒装、袋装净菜,实行开架自选。业务经理安铁良告诉笔者,销售额比原来经营统菜有较大上升,先前每天卖1000多元,现在达2500元左右。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徐柏园教授认为,国有菜店适当提高产品档次,搞商场化、超市化经营,从近期看,有助于减轻对普通市场的压力,间接起到平抑菜价的功用;从长远看,蔬菜经营从室外到室内,由散菜而净菜、包装菜势属必然,这恰是国有菜店发挥店面、资金、人员优势,重振雄风的大好机遇。
但据笔者观察,西单菜市场菜价比统菜高出不少。如7月29日,西红柿、黄瓜市价为每500克0.6元、0.4元,这里卖1.5元、1元。安经理解释说,菜价高在包装上,像1元黄瓜,光进口保鲜膜、塑料盒成本就达0.4元。可见,卖净菜、包装菜的国有菜店,如何切实降低包装、人工等成本,适度扩大客流也值得研究。
另外,加快国有菜店体制改革,打破“大锅饭”,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灵活经营,适应市场,也是摆在国有菜店面前的紧迫任务。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