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联手攻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2
第11版(职工天地)
专栏:

一件小小的产品,国内厂家竟不能生产。为了充分显示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工程师和企业家决定——
  联手攻关
宏洋
广东省东莞市南粤高压电容器厂工程师肖成联是个“攻关迷”。内行人都知道,高功率瓷介电容器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用途。60年代以来,世界上只有日本、德国生产这种高科技产品。很长一段时间内,高频瓷介电容器一直是我国工业和广播电视事业发展中的短缺产品。
难道偌大个中国只能靠每年使用大量外汇去国外成批进口这类产品吗?瘦削精悍的肖成联不服这个劲。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东莞市旅游商品公司副总经理刘银燕。这位年轻的女副总听了肖成联的叙述,果断地当场拍扳:“这是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肖工,我出资金支持你干!”
很快,在刘银燕旋风般的操作下,东莞市万江区南粤高压电容器厂诞生了,刘银燕亲自兼任这个厂的厂长。工厂挂牌的那一天,肖成联问刘银燕:“刘总,你投资几百万,不怕担风险吗?”刘银燕朗声作答:“风险任何时候都有,但现在我想的是和你一起为民族为国家争口气。”这掷地有声的话语,使肖成联的眼睛湿润了,他二话没说,一头扎进车间。
长期的潜心研究使肖成联得出结论:解决高频瓷介电容器铜柱脱落问题只着眼于焊接技术是个误区,就像医生给病人看病,只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样,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为此,他突破传统的模式,从研制瓷体配方做起,试验了一次又一次,终于找到一种最适合瓷体与铜柱连接的配方,为最终解决铜柱脱落这一难题打下了基础。紧接着,肖成联在职工们的配合下,开始寻找焊接的最佳温度,他们先后进行了几百次焊接试验,记下了上千个宝贵的数据,继而又解决了焊接方法的问题,最后获得成功。
万江南粤高压电容器厂生产的高频瓷体电容器投放市场后,立刻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它的体积、重量比起日本的产品,称得上是既小巧又轻便;造型远比德国的漂亮;质量很是出色,价格只有100多元,不到国外同类产品的1/3。许多在中国办厂的外商拿到南粤厂的高频瓷介电容器,竟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