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8阅读
  • 0回复

医药经济效益缘何下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3
第2版(经济)
专栏:经济视点

  医药经济效益缘何下降
李建兴何力
医药经济素有朝阳经济之称,今年上半年形势却不容乐观
效益突然下降
今年上半年,医药经济在总量保持增长的情况下,效益突然下挫。
首先表现在利润下降。据统计,1—6月份,医药工业实现利税约5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其中利润约21亿元,比去年同期下降2%左右;医药商业实现利税约1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0%左右,其中利润约1.3亿元,比去年同期的3.07亿元下降57.7%。
再一个表现为全行业亏损面与亏损额增加。1—6月份,全行业工商累计亏损额10.8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44.67%;全国有11个省、市医药工业出现汇总性亏损,有14个省市医药商业出现汇总性亏损;企业亏损面增加,达到42.6%,比去年同期增加5.08个百分点,其中国有医药企业亏损面为43.67%,比去年同期增加5.92%。
还有一个表现是出口贸易下降,价格回落。今年上半年,医药出口交货值为64.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了5.05亿元,下降7%,出口值占总销售额的比重为13%,比去年同期减少近1.5个百分点。据了解,第七十九届广交会,医保类商品全部成交仅有3.1亿美元,比上届下降33%;原料药价格大幅下降,成交价普遍低于去年。
下降原因何在
最直接的原因是国际市场竞争加剧,国内企业竞相降价。如瑞士的罗氏公司,是世界上生产VC最具实力的公司,面对我国VC的迅猛发展,为保住其原有的市场份额,采取降价竞销的策略,致使我国的维生素B1、B6、VC等出口严重受阻。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也低价出口。我国的原料药有近50%出口,出口受阻,则加剧国内市场压力,致使价格下跌。VC国内价格最高时110元/公斤,目前已降到60元/公斤以下;青霉素工业盐,由33美元/公斤降至目前的25美元/公斤左右,其粉针制剂也从0.51元/支降到0.45元/支,甚至更低。VC和青霉素两大战略产品的降价是化学医药工业效益下降的重要因素。
医药经济成长环境的变化不可轻视。今年以来,生产用水、电、气、粮食、运输等的价格大幅度提高,企业生产成本上升,而药品价格不仅没有相应提高,反而总体下滑。
医药企业内部管理滑坡难辞其咎。近年来,不少企业忽视内部管理,市场开拓不力,致使产成品积压,库存增多,费用增加。
深层次的原因是结构性矛盾和宏观失衡。这体现在四个方面:
产业结构不合理。制剂远远落后于原料药的生产,我国在国际上已是原料药生产大国,但制剂生产水平很低,达到GMP要求的不到10%,绝大多数制剂产品难以进入国际市场;我国医疗器械工业落后于化学药品工业,自己能生产的医疗器械大多是附加值较低的中低档产品,而临床上所需的高精尖医疗仪器与设备大多数依靠进口,其销售额与药品销售额之比为1∶10,而发达国家接近1∶1的水平;制药机械及包装材料工业滞后于化学药品工业,大多数的制药机械产品与药用包装材料档次低、质量差,严重影响我国GMP的推广与实施。
产品结构不合理。总体说,医药市场上老产品多,新产品少,低档次的产品多,技术含量高及附加值较高的产品少,医药经济总量的增长及出口额的增长基本上是靠老产品数量的增长来实现。
医药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全国有4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大型企业仅181家,而经济效益好、抗风险能力强、在国际上有一定知名度的大型企业(集团)更是屈指可数,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工艺落后,装备陈旧,管理水平低;而且布局分散,医药工业销售额领先的60家企业的生产集中度仅27%,远远低于先进国家水平。大量小型企业没有产品优势又无新产品开发能力,其发展往往以市场上现有产品的行销态势为先导,造成一些医药产品在市场上大起大落。
药品的比价不合理。进口药品与“三资”企业的药品价格远远高于国产药品价格,使国有企业处于不平等竞争地位。
另外,医药管理体制不顺,医药法制欠缺,宏观调控乏力,更加剧了上述矛盾。
出路在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素有朝阳经济之称的医药经济效益猛然下降,看似突然,实际上,早在前几年就有迹象。近几年来,医药工业产值与经济规模总量增长速度很快,但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经济效益不断滑坡。全行业产值利税率与资金利税率不断下降,企业亏损面增加,国有医药企业资产负债率上升,资金周转速度减慢,产品技术含量低,经济运行质量不高,是典型的粗放型经营。因此,医药经济要想摆脱效益下降的局面,不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尽快实现是不行的。
实现医药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根本的在于科技进步。医药工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只有依靠科技进步,才能促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大科技投入,将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实现由“仿”到“创”,加大技改力度,增加技术含量高及附加值高的产品等都是当务之急。
组建医药行业的航空母舰、联合舰队,是促进医药经济实现两个转变的有效途径。多年来,医药生产领域散的局面一直未有大的改观。现在,全国有医药企业4000家,但没有一家能进入世界1000强的。可喜的是,我国医药工业50强已于日前确定,这将促进医药行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深化企业改革,加强企业管理,紧紧抓住降低成本这个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牛鼻子”。
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医药行业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影响很大。国际医药市场稍有风吹草动,必然波及我国的医药经济,因此,医药企业应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医药市场的景气度,不搞低价竞销、自相残杀,但也不保护落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