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文明,在上海街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扫描

  文明,在上海街头
新华社记者赵兰英刘军
近日,漫步上海街头,川流不息的车流、摩肩接踵的人群……大千世界纷纷繁繁,但是你总可以感觉到有一股沁人心脾的文明之风徐徐吹来。
这里采撷的是几朵并不起眼的文明小花。
南京路,人称中华第一街,周末的人流量高达100多万。倘佯在这条街上,吸引人的不仅是琳琅满目的商品,更有那整洁温馨的购物环境。据说,南京路每天清扫出去的垃圾是以吨计算的。但是,人们在这里却任何时候都看不到脚下有垃圾。这里有保洁工的辛劳,更有市民的文明行为:80%的垃圾是游客主动扔进垃圾箱的。
典雅壮观的人民广场,是一座没有围墙的公园。一年前,这里刚放养广场鸽时,好奇的市民有的追逐鸽子玩耍,有的乱扔食物给鸽子。于是,活泼的鸽子伤的伤、死的死。今天,这种不文明行为已看不到。放养时,人与鸽友好相处,俨然一幅祥和的美丽图画。
下雨了,在公交车上能看到这一幕:不少乘客上车后将雨伞放进自备的塑料袋里。在上海博物馆、历史博物馆以及各大宾馆,客人雨天打着伞进门,服务员便迅即递上一只塑料袋,厅堂里不见一丝雨水。小小一只塑料袋,方便了个人,洁净了他人。社会文明,正是从这一点一滴开始。
倘若是节假日,漫步上海街头更觉春风扑面。遍布全市的广场文化,戏曲、歌舞、音乐、绘画……一切使人赏心悦目。街心花圃草丛中,更有那闪动的身影:青年志愿者服务队的姑娘小伙,在这里捡废纸、锄杂草。在外滩、南京路、人民广场……常常可以看到医务工作者、科技工作者、教育工作者等各方面人士,在这里免费为大家服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人人脸上露着笑容,显示出社会更文明祥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