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安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4
第7版(文化广角)
专栏:

  “安康”
黄咏梅
那是一个令我大吃一惊的清晨。我照例漫步在校园里晨读,隐约中忽然看到晨雾中有一个穿着与雾一样灰白的宽袍的男子,脑袋光光,手捧一本书,吃力地一个字一个字地念着一篇简单的课文,那语调一听就知道不是中国人。我好奇地走近他,他看到我,忙放下书垂下手向我鞠了一个90度躬,说声“你好”。我这才看清那一袭清晨一般颜色的宽袍是电视中常见到的和尚袍。他很吃力地和我谈了起来,我也很吃力地听辨着他的话,才知道他是一位来自越南的和尚,中国名字叫安康,30岁,是到我们学校中文系学习汉语的。
后来,陆续从老师的口中知道了他的一些情况。他所在的那个寺庙向施主化缘,凑够钱办一所小学,然后免费给一些贫苦人家的小孩上课,安康是寺庙派来中国学汉语的,回国后便要成为一名小学汉语老师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机会来之不易,在我们老师热心的帮助下,他分秒必争地练习着口语、听力、写作。在校园的书店、花店、小百货店以及市场等地方,都可以看到他在聚精会神地与人交谈,那是为了练习口语和听力。
他也时常来看我,每次都很谦恭地敲门,打开门后便首先在门外鞠个躬说句“你好”,他总会带着一篇短短的文章来叫我帮他修改。他的汉字写得还挺不赖,作文虽常有病句,但中心主题以及思想情感还是让人一目了然的。他坐在我身边听我帮他修改时,浓眉总是紧蹙着,听得很吃力,明白了以后便舒展双眉微笑着,双眸睁得圆圆亮亮,光光的脑壳子上上下下不断地点着。这种表情,最令我欣慰,因为我也讲得很吃力,一切语句必须简单化,有时还要配上手势与文字。
他偶尔也跟我讲佛经,听他讲得最多的还是“恩”与“缘”。佛教中“缘”的含义说简单不简单,说复杂不复杂。安康的“缘”却往往让我大伤脑筋。他对于一切几乎都好寻根求缘,在学习上也不例外,常常“打破砂锅问到底”。记得有一次他问我两个句子:“纪念××先生诞辰100周年”和“纪念××先生诞生100周年”有什么区别,我除了回答一个是名词一个是动词以外便完事了。谁知他还问为什么有时候用“诞生”而有时候用“诞辰”?我想了老半天,只有搪塞他:“汉字丰富多彩,形形色色,这才没有单调的感觉嘛!”过后自己仔细琢磨了好久,去请教教授才懂得“诞辰”一句是包括了出生那一年,而“诞生”一句是不包括的。当我把这些告诉安康时,他才恍然大悟。
在他临回国之前,我陪他逛了一次街。他对中国的茶具和泥人尤其感兴趣,一口气买了好多回去。他送了一张书签给我,后面很工整地写了几个汉字:祝好人永远幸福安康!他临走前还对我说:“在这里我很想念师傅,回国后我会很想念你们!”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