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赵清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18
第3版()
专栏:

赵清泉
本报记者 白原
没有到工地以前就听说,在这里有一个刚满二十岁的青年叫赵清泉,参加治淮已经好几年,而且在治淮工地上已经获得两次特等模范的荣誉了。为了和这样的一个人认识认识,听他说说自己的经历,我从水库指挥部拿了一封介绍信就去找赵清泉。天正下着雨。冬天的冷风嗖嗖地刮着。我从水库指挥部走出来,顺着一条建筑水库的人们所开辟的公路往前走,过了一座桥,爬上一个陡坡,朝着那一片密密层层的工棚走去。那些工棚一个挨着一个建立在那一道河流的陡岸上。我在那里找到了民工大队部。一个穿蓝布制服的青年干部走过来,将我交给他的信打开看了一遍,就笑眯眯地对我说:“你可找对了。那不是?”接着他就转过头去用大嗓子叫了一声:“赵清泉!”
这时候,从那一伙围在火炉旁边的青年小伙子中间,站起来一个个子不高的青年人,细细的眼睛,头上戴着一顶有遮阳的浅蓝布帽子,不知是不是因为那顶戴得过低的帽子的缘故,脸显得有点平平板板。看样子,是一般人所说的老老实实那号人。因为大队部里人多,不好谈话,赵清泉就领着我转到了一个工棚里面。从工棚的窗洞里望出去,不停的风雨在那些工棚的顶上呜呜地叫着;而在这时候,邻近的工棚里的民工正在唱他们的河南梆子,在风雨里,随着胡琴传过来一阵阵响亮的歌声。我们靠着窗洞在一张小桌子旁边坐下来,赵清泉在一边谈着,我就在一边记下了这样一个青年人的刚刚开始的青春的经历。
赵清泉,不大的年纪,已经结过婚,而且有了一个不满一岁的孩子了。他的爱人魏秀兰,和赵清泉配得是个好对,两个人长在一个心眼里。赵清泉第一次从家里参加建筑水库的时候,因为父亲不想叫他去,临走以前,就在家里只对秀兰说了。秀兰说:
“你去吧,俺也没有想把你拴住不让你去。咱们的日子长着哩!”
参加治淮的大队还没有出发,赵清泉因为蹩不住,就和一伙青年小伙子一起跟村里往工地盘锅灶的人到了工地上。水库工程还没有开工。他们住在工地的临时工棚里。人们看见他们几个青年小伙子没有事情干,就叫他们几个人想法来建筑工棚。那才作难呢!几个人都是十八、九岁的青年,谁也没有建筑过房子。可是,反正没有事情干,就试试吧。他们费了好大的劲把架子搭好,看看没问题,就爬到架上去盖顶,盖着盖着就塌了一大块,弄了半天,刚把前面弄好,后面又垮了,结果还是白费劲。过了三天,参加治淮的大队伍打着红旗来了。泥匠、木匠、建筑匠有的是。几天的工夫就把所有的工棚通通建筑好。接着水库工程就大开工了。
赵清泉他们担任的工程是开挖水库的溢洪道。因为山坡很陡,不好往外抬土,赵清泉就让别人来挖,自己来抬土。好几万建筑水库的人在那一大片工地上,数不清,看不尽。可是你一看就看见: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赵清泉总是走在前面。连他自己也不知道,怎么一下子会有那么大的劲。就这样,从三月一直干到五月。水库工程告一段落,在工地上评奖模范的时候,大家给赵清泉评了个特等模范,而且奖了他一头大黄牛。
水库工程告一段落的时候,也正是快要麦收的时候。村里的民工们都回家准备收麦去了。赵清泉和他那一伙伙青年们不愿意回去,就留在工地上继续干。这样又干了一个月。赵清泉才从工地回到家里。父亲听说他成了个特等模范,而且带回来那么
一头大黄牛,也不再说不让他去参加治淮的话了,只是笑眯眯地对赵清泉说:
“清泉,往后还得好好干,可别骄傲啊!”
晚上,赵清泉的老祖母把赵清泉叫到她的身边去,一边摸着他,一边就对他说:
“堆,你可知道没有解放那时候,俺家从你爷爷起就给地主种地,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奶奶,为什么不知道?你对我说过不知多少回了。”
老祖母疼爱赵清泉,从他小时候到长大,一直是这样。每回,赵清泉在青年团里开完了会,或者在村里听了什么报告回来,她总是把赵清泉叫到身边去,叫赵清泉告诉她开的什么会,在外面学了些啥。在家里,大家都不叫赵清泉的小名了,只有老祖母还是叫着他的小名。赵清泉的小名,还是老祖母给起的呢。那时候,家里生活苦,吃了上一顿不知道下一顿怎么过。老祖母心疼自己的孙子,可是拿什么来疼呢?那时候,村里还兴迷信。赵清泉生下来才三天,老祖母就把他包裹得好好的,放在一个筐筐里,搁在自家门前的一个粪堆上,叫邻家来把他从粪堆上拾了去,然后又拿一杓面去向人家把他换回来。听说这样,虽说生活艰难,小孙子也可以保得住,也就是因为这样,老祖母才用粪堆的堆字来给他起了个小名。可是这些都已经是过去二十年的事情了。
赵清泉从治淮工地回到了村里不久,县里成立了青年团员训练班,村里的青年团组织就把赵清泉送到遂平县城的训练班去学习。后来赵清泉在团员训练班里入了党,党的组织又把他送到信阳地委的党校去受党的教育。赵清泉从党校学习回来的时候,已经是第二年的冬天了。
和往常一样,老祖母听说赵清泉从学校里回来了,就把他叫到身边去。老祖母正在纺花。她一边摇着纺车,一边就来问赵清泉:
“堆,这回你在外面学了那么久,可得好好对奶奶说说,都学了些啥?”
“学的东西可多了,奶奶,可是对你说,你也不懂。”
“咋不懂?快说,”老祖母停了纺车,从筐筐里拿起一根棉条子接在线头上,又开始把纺车摇起来了。“可不要把奶奶看成老懵懂。这些日子,村里成天都在吵着,说要闹社会主义呢。你就对奶奶说说,啥叫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啥样?”
“对,俺对你说吧,奶奶。你看你现在成天坐在屋里纺花,一天纺到晚,也只不过纺三四两线。到了社会主义的时候,就不用这样的纺车来纺线了。那时候,所有的线都通通用机器来纺,一部纺纱机一天就能纺几十斤线。耕地、收庄稼,也都是用拖拉机。到了那时候,咱村里说不定也有电灯了。像咱们这间屋子,可以安上三个电灯泡,只管往电灯的开关上一按,要它啥时候亮就亮,啥时候灭就灭。可是要闹成这样,不是说说就中了的,困难还大着呢,一个是经济上的困难,一个是思想上的困难,……。”
“一个是啥?还有一个是啥?你说得奶奶可真不懂了。啥困难?”
“只管想想,要到那时候,得造多少机器,开多少工厂?还有,得把大家都闹到一起才中。各人就只管各人那几亩地,闹不到一起,那能?有些人,叫他参加个互助组,大家合起来闹个合作社,都还不愿意呢。”
“你不记得?先前你爹参加互助组的时候,还不是?成天是这个长,那个短的,说不完,就怕自己吃了亏。”老祖母弯下腰去把锭子上的那个线穗子脱下来。“可是,不听人说,到那时候,啥事情也不由自己了,想缝件新衣裳也得让大家讨论讨论,让你缝就缝,不让你缝就不能缝,……。”
“可别听那些废话。到那时候,一天缝十件新衣裳也没人管。”
赵清泉从信阳学习回来没有多久,治淮的冬季工程很快就要开工了。县里的冬季治淮会议已经开过。乡里正在动员民工参加另一个水库的建设工程。动员的工作碰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因为自从去年新修的水库修好以后,家乡的河水在今年整整一年里就不再泛滥了。许多人看见自己的家乡已经不怕水淹,就一心只想留在家里闹生产,和老婆孩子安安稳稳地在一起计算着自己往后的小日子,不想再到治淮工地上去替别人承担那份辛苦了。这种想法,不仅是在一般人的头脑里有,就连村里的民兵班长赵清祥也是这样。
那一天黄昏,屋里刚掌灯的时候,赵清泉从村西头自己家里到村东头去找赵清祥。赵清祥吃过晚饭,正抱着自己的一个一岁大的小孩在一盏小油灯下面心满意足地逗着玩。赵清泉进了门,在赵清祥的旁边坐下来,对赵清祥说:
“清祥哥,村里大家正在报名去治淮。去年咱们一起到水库工地上去,今年咱们还是一起报名去吧!”
“俺心想今年去不成了。你看俺这个家?俺走了以后,就只剩下你嫂嫂一个人,孩子又小,圈里还喂着一头小牛,你看咋闹?”
“家里的情形,不是和去年差不多?去年都能去,今年为啥就去不成了?家里人手少,有困难,乡亲们多照顾照顾也就中了。”
“清泉,你说的都没有啥。咱们不是外人,俺对你说句心里的话。谁能不往长远处想?俺是想着,自从去年水库修好以后,地里不遭水淹了,好好闹上几年生产,把个家支起来,……。”
“你这个想法可就不对了。清祥哥!咱们现在都是青年人,去年咱们一起在水库工地上,你看摆在咱们面前的世界有多大!谁能被老婆孩子拴在家里,守着头小牛过一辈子?地里的生产问题,可以在互助组里解决。就说去年修的水库,你也看见,不是光凭咱们村上的几个人就能修成的。如果大家都只顾把自己闹好了就算了,你想那一个水库能修得起来?”
这样,赵清祥听着听着才不做声了。临走,赵清泉又对他说:
“清祥哥,你是村里的民兵班长。村里的许多青年们都看着你给他们带头呢!这件事情可得好好想想。过两天乡里就要开动员会。你说去呀还是不去?”
赵清祥被最后的一句话问得发了呆,一时找不到一句合适的心里话来回答赵清泉,蹩了老半天,才说了那么一句:
“等村里开会的时候再说吧。”
过了几天,乡里开了治淮动员会,赵清祥就在会上和许多参加治淮的人们一起报了名。
参加治淮的人们都已经报齐,出发前的事情也都准备停当,等到县里一来通知,治淮的队伍就出发了。那一天,队伍从乡里出发,在遂平县城里和全县的大队会齐,等着县里检查身体的医生检查完,就在当天晚上到车站去上火车。可是轮到赵清泉他们乡里的人检查身体的时候,有三个人没有被通过。这时候天已经黑了。赵清泉和乡里的人们商量了以后,就一个人在黑夜里从遂平城走二十里路回到了乡人民政府。他把参加治淮的人在县里检查身体的时候被检查掉三个的事情向干部们一报告,干部们说:少了三个,这还中?到时候治淮的任务完不成,那不是叫咱们乡丢人?可是天已经这么晚,村里的人们都睡了,咋去找人?于是大家又商量了
一番,乡人民政府就把这任务交给赵清泉来完成。
赵清泉在黑夜里离开了乡政府,凭着他平日所熟悉的一伙青年小伙子,在村子里找到了两个青年人。几个人在一起咕噜了一阵,两个青年人把已经睡得很暖和的铺盖一卷,就跟着赵清泉一起上了路。冬天的野外的黑夜,没有风,很静。只有三个青年人的脚步声在哒哒地响。他们在那些弯弯曲曲的村间的小路上走着,有时候,为了抄近路,就索性踏着那些已经翻耕过的田地走过去。这时候已经快到半夜了,他们走到了一个村子叫殷庄,找到了村人民政府委员赵大喜。赵清泉让两个同来的青年人在赵大喜家里烤着火,就和赵大喜一起到他所熟悉的一个青年樊来孩家去了。村子里静悄悄地,没有一点声音。在这寒冷的冬夜,连最机警的狗都蜷伏在门后边熟睡了。他们在樊来孩家的门上拍打了好一阵,他家的樊老头才来开门。一听说是来叫樊来孩到治淮工地上去,樊老头就说:
“半夜三更还去叫治淮,不去!”
赵大喜说:“治淮是为了大家往后都能过好日子,为啥不去?”
可是樊老头还是一股劲地说:“半夜三更,不去!”
正吵着吵着,樊来孩在房子里叫起来:
“爹,不用你说!我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
樊来孩从房子里走出来,和赵清泉他们一起坐下来,对赵清泉他们说:治淮,不是不想去,只是在我走了以后,家里剩下七十多岁的父母亲,生产有困难。于是赵清泉又在村里把他们的生产互助组长找了来,大家在一起谈了好一会,就让互助组长和樊来孩订立了一个合同。互助组长在合同上说:“我代表互助组向樊来孩保证,他去治淮以后,家里生产上的困难,互助组一定帮他好好解决,同时还要把互助组搞得更好,把大家的生产搞得更好。”樊来孩在合同上说:“我去治淮,在治淮工地上一定好好干,和大伙儿一起,保证不落后,啥时候完工啥时候回来。”订完了合同,樊来孩带上铺盖和几件替换的衣裳,就和赵清泉他们一起四个人从殷庄赶往遂平城去了。
赵清泉他们赶到遂平城没有好一会,县民工队部里的干部们就拿起广播筒叫民工们集合到车站去上火车。队伍到了车站,天就亮了。
赵清泉他们这回在水库工地上,开始是为了建筑水库的大坝清除河底的卵石。他们先把河底的卵石挖起来,然后用筐挑走。这样挑了二十天。大坝的坝基清理完毕,接着他们就和参加建设水库的工人们一起来进行大坝的建筑工程。
冬天过去了,春天又来了。
四月里,山野上一片青绿,到处的野花都开放了。那一天,赵清泉正在大坝上挑土,一个人跑来告诉他说:
“赵清泉,有人在工棚里等你呢!”
赵清泉说:“谁?”
那一个人说:“别装蒜了,你想是谁就是谁呗!”
赵清泉从大坝上跑回工棚里一看,原来是秀兰带着他的老祖母一起来看他和水库来了。由于一时止不住的欢喜,赵清泉对着秀兰说:
“要来也不先捎个信来,一个人带着奶奶走那么远的路,……。”
秀兰只是用眼睛看着他,一句话也不回答。接着老祖母就说:
“别怨秀兰,是我想起来和她相跟着上这里来的,一想要来,就坐不住了,那里还等得及捎信?”
赵清泉让她们把包袱放下,吃过饭,好好地歇了一阵,就带她们到水库上去。他们三个人站在水库的大坝上。从工地上吹过的春风掀动着老祖母头上的蓝布头巾,同时从秀兰那一顶浅蓝色的遮阳帽子下面把她鬓边的头发吹到脸颊上,使她时时用手去理着那些被风吹乱的头发。从他们所站着的地方望去,前面是一片起伏的群山,右边是一座耸立的悬崖。在那一座耸立的悬崖下面,好几部开山机在隆隆地响着,人们不停地推着斗车走进一个凿开的山洞里去,又从山洞里推着斗车走出来。而在他们所站着的大坝上,无数的人挑着筐子,排成一行一行的行列,把挑来的泥土按着次序倒在大坝上,接着,那些压土机所组成的群队带着一个个巨大的羊角碾从他们跟前开过去,一下子把整个大坝的泥土都通通辗平、压实,接着又是那一行一行挑着筐子走来的人们的行列,……。他们一边看着,赵清泉就在一边对老祖母和秀兰说:水库修好以后,山水从前面冲下来,就在他们跟前把它挡住,把它通通都留在周围的山里面,叫它从右边那座悬崖下面所凿通的山洞里慢慢地流出去,……。老祖母指了指从他们跟前开过去的那一群压土机问赵清泉:
“这都是些什么车子?”
赵清泉回答了她。接着秀兰又问:
“压土机和拖拉机是不是一样样?”
“把它后面拖着的那个大羊角碾去了,就是一样样了。”赵清泉说。
“你说将来就用这样的机器来耕地?那可把地弄成啥样了?”老祖母说着,但不知为什么,话一说完,自己又觉得好笑起来。
“奶奶,看你说的,……”秀兰也跟着老祖母一起笑起来。这时候,她看见工地上那么多的人好像都在看着她,用手把一绺被风吹散的头发从脸颊上撂开,就不做声了。
看完水库回来,赵清泉就在工棚里腾出地方来让她们住下。晚上,工地上的电灯一亮,老祖母和秀兰、赵清泉就在一起看着工地上的电灯,听着工地上的扩音器播送的音乐。老祖母问赵清泉:
“堆,前些日子你对奶奶说社会主义的时候,说等到村里也有电灯了,咱们家里可以安上灯泡,是不是就是这些?”
“就是这些,”赵清泉说,“奶奶,你看要是咱们家里也安上这样的灯,那有多好!”
老祖母和秀兰在工地上住下来,每天赵清泉下班回来,就带着她们在工地上到处逛着,带她们去看各种各样的机器,工地上放映电影的时候,就带她们去看电影。因为老祖母不愿意很快就回家去,她们在工地上住了整整十天。临走的时候,老祖母对赵清泉说:
“堆,奶奶可看见了,总算没有白白活过这一辈子,听奶奶说,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好好干,叫它走快点,让你奶奶也能活着看看社会主义,……。”
赵清泉并没有辜负了老祖母的一番希望。老祖母和秀兰走了没有多久,赵清泉就和大家一起,带头把水库的大坝好像一座山一样建筑起来了。在
“五一”节评选模范的时候,赵清泉又一次在工地上被大家选做了特等模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