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八旬老翁扶贫济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社会扫描

  八旬老翁扶贫济困
新华社记者李南玲
83岁的广东深圳市龙岗区平湖镇陈炳南老人,年迈体衰,疾病缠身,自身尚需别人的照顾,却竭尽所能,屡屡捐资救助千里之外贫困山区的孤寡老人和失学儿童。
1994年元月16日,因肺气肿在平湖医院住院治疗的陈炳南,听说在深圳龙岗打工的张春华被火车撞成重伤送进了平湖医院,生命垂危,身边没有亲人,住院费、医疗费无人支付,陈炳南老人找到院长,表示愿意承担抢救姑娘的一切费用,并当场捐出1000元。张春华因伤势过重医治无效死亡,陈炳南想到,这对其远在四川农村的父母是多大的打击呵。他提笔给张家写了一封信,愿意提供一些帮助。
信发之后杳无回音,直到陈炳南寄出第四封信后,才收到张家邻居代写的回信。原来,张春华的父母都是文盲。陈炳南从回信中得知,自从张春华死后,其父精神受到很大刺激;张母则终日以泪洗面;她妹妹由于无人照顾,时常忍饥挨饿。
读罢此信,陈炳南下决心帮助张家走出困境。陈炳南不仅去信鼓励,还一次次寄钱。在老人的资助和鼓励下,张家又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气,走出了生活的困境。
1995年2月,张母请退休教师黄浩平写信感谢素未谋面的恩人。可陈炳南从来信中又得知,云阳县泥溪乡人均收入只400元。
此后,陈炳南通过黄老师给泥溪乡李家清、杨玉杰、黄继海等40多个生活困难的孤寡老人定期寄钱。
此外,陈炳南还通过黄老师给泥溪小学汇去6500元,建立了一个分期分批发放助学金制度,共有143名学生先后不同程度受到这笔助学金的资助。
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陈炳南老人无私资助他人,仅四川省云阳县的两个乡就达5万多元。也许有人以为他是大富翁,其实老人只是龙岗区平湖镇新南村的一个普通村民。他与老伴住的房子是在香港的儿子和妹妹1989年出钱盖的。他与老伴住三楼,其它的出租。这就是老人每月的全部收入,除了必需的生活开支,他的收入几乎全部用来资助他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