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邵裕桥——18年坚持学雷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6
第4版(要闻)
专栏:中华儿女

  邵裕桥——18年坚持学雷锋
本报记者赵相如
邵裕桥18年坚持学雷锋,被誉为“雷锋式的民警”、“学雷锋的带头人”。他始终认为,学雷锋意味着只要对人民有益的事,就要去干,不惜一切地去干,而且要干好!
1978年,20岁的邵裕桥成了一名消防战士。盛夏的一个夜晚,浙江省衢州市郊汪村仓库发生火灾,仓库里存放的农药,散发出令人窒息的气味。为了堵截火势蔓延,保护附近农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邵裕桥紧握高压水枪喷射水龙。强烈的浓烟和药味,熏得他睁不开眼、恶心,但他纹丝不动。猛地一根木柱掉落下来,砸在他的头盔上,脑袋顿时嗡的一下,眼前直冒金星。他咬紧牙关,不让自己倒下,继续战斗。事后有人说,农药燃烧会使人中毒死亡,他淡淡一笑说:“如果灭火时牺牲了,也死得其所。”
在有火情时,他冲在前边,在休息时,他买了套理发工具给战友理发。一次,他听说医院里许多病人长期卧床,头发长到脖子根,便来到一个患骨癌的老大爷床边,老人生了褥疮,大小便失禁,床上散发着臭味,邵裕桥轻轻安慰了老大爷几句,就弯下身子,给老人理发。当邵裕桥为老人擦脸时,老大爷感动得直掉泪。从此,每到周末,邵裕桥都赶到医院为病人义务理发。有的病人感慨地说:“雷锋我没见过,活雷锋我见到了。”
邵裕桥当过战士、炊事员、连队出纳、指导员、消防大队副政委,如今是衢州市消防支队政委。职务变了,他依然坚持学雷锋,是全支队学雷锋的带头人。有人对他说:“如今讲市场经济,雷锋过时了。”他说:“不,学雷锋永远不会过时。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战士还是干部,都应该发扬雷锋精神,做好日常的、细小的、平凡的实事。只有这样,才能办好大事,才能让党和人民放心!”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怎么学雷锋?邵裕桥的准则是:凡是要求下属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凡是要求下属遵守的,自己先做出样子,正人先正己。他和妻子工资收入不多,但只要听到要捐款救灾,或资助希望工程,他们就带头。如今邵裕桥的服装除了军服外,没有西装、没有皮甲克,家里也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有人建议他出面给爱人换一个好单位,他立刻拒绝:“我要这么做了,怎么去教育别人?”一次,有个推销员到他家里送了一只火腿、两包香菇,他要对方拿走,对方跑出了门,他把火腿、香菇丢出窗口让对方带回去。此事一传开,有人说他不讲人情,可是从此再也没有人敢给他送礼了。
一次,邵裕桥发现有个干部在抓基建时接受了别人送的一台电冰箱,他立即核清事实,召开党内会议,开除了那个人的党籍,并给予降职处分。支队许多干部家属说:自己的丈夫和邵裕桥一起工作,可以放心,不会出问题。
在空余时间里,身为支队政委的邵裕桥仍然极有兴致地为战士、病人和群众理发。他说:“这也是乐趣嘛,总比打麻将好点吧!”邵裕桥领导的衢州市消防支队成了一支思想、作风、业务过硬的队伍,去年23名同志光荣入党,6名官兵荣立三等功,4名被上级评为优秀警官和优秀士兵。
(附图片)
刘玉英是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局三公司的年轻女电焊工。无论是在日常工作中,还是在严重缺氧的昆仑山、冰天雪地的东北,她用自信、勇气和汗水,多次完成艰巨的焊接任务。《中华儿女》下期刊登第三十八篇《刘玉英——电焊“女状元”》。——编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