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奇迹背后的奥秘——海南椰风集团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6
第4版(要闻)
专栏:

  奇迹背后的奥秘
——海南椰风集团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记事
新华社记者周长新
从创业者们铲开第一锹南国红土,到一座现代化工业园区矗立在世人面前;从流水线输送出第一罐“椰风”牌芒果汁,到椰风系列产品包揽果蔬类天然饮品市场占有率、市场知名度、市场影响力三项全国第一;从一家在海南本地都鲜为人知的小企业,到成为国家大型一类企业,进而跻身国际饮料市场与世界老牌饮料巨头一决高下,海南椰风集团在三年内创造的这些业绩,被国内的经济学家们称之为“现代工业经济的奇迹”。
在探求椰风奇迹背后的奥秘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支撑椰风这座现代产业大厦的基石,除了国际一流的设备、独树一帜的营销战略外,更重要的是椰风的决策者和1200多名员工合力营建起来的企业精神,一种包蕴了管理精髓、道德建树和文化品位的企业精神。
3个月形象培训,是每个椰风人都必须经历的第一关。椰风集团在员工的培养上所花的费用足以和硬件投资等量齐观
在气势恢宏、占地2000多亩的椰风工业城内,最吸引到访者视线的还不是现代化厂房和流水线,也不是花园式的员工宿舍,而是一个与这些极具反差的所在。这个用废旧油罐垒成的院落,四周是几排低矮透风的竹棚和各种军训器械,院落大门门框两侧书写着大副对联:“怕苦怕累勿入斯门”,“投机取巧行向它处”,横批是“有志者来”。这就是“椰风形象培训基地”。椰风集团有一个铁定的规矩,任何新进企业的员工,无论是高层管理人员还是一线工人,都必须在基地接受3个月全封闭的军事训练。
军训被刻意安排在每年酷暑时节。烈日下长时间军姿站立,风雨中摸爬滚打,50公里行军拉练等课目,训练强度和部队毫无二致。一位博士来椰风谋职,公司按规定让他参加军训。他想不通:“我是博士,还搞什么军训?”公司董事长刘扬武说:“我也参加了第一批军训,你怎么能特殊?”博士只好穿上了迷彩服住进训练营。3个月下来,博士不仅身体壮了,也培养了坚强的意志。他感叹:“这3个月苦吃得值!”现在这位博士在椰风公司北京办事处主持工作,干得得心应手。
3年多来,先后有36批大学生、研究生和28批工人共3000多名学员在“椰风形象培训中心”接受强化训练,其中1200多人经过考验合格上岗,1800多名因“受不了这份苦”而被淘汰。仅此一项,椰风就为每个学员投入了5000元至1.2万元的培训费用;加上投资5000多万元创办的椰风饮料食品技术学校,椰风集团用于人才培养的费用,已与其用于硬件设备的投资不相上下。以此,椰风造就了一支业务精良、纪律严明、吃苦耐劳、具备较强团队意识的员工队伍。这支队伍与一流的硬件设备相结合,构成了椰风集团“挡不住”的发展优势。
三戒,戒出了一个清新文明的企业之风。它是决策者的倡导,也是员工们出于情与理的自我选择
不管是出席宴请还是接待贵客,椰风董事长刘扬武一律是以茶代酒。细问缘由,原来椰风管理条例里立有三戒:戒烟、戒酒、戒赌。这些在很多人看起来难以执行的戒律,却在椰风这样一个1200多人的企业被不折不扣地执行了3年,而且成为从企业最高领导到普通工人的自觉行动,这恐怕又是椰风人独创的奇迹。
1993年8月22日,刘扬武出完差回到厂里,看到厂区道路上到处是烟头,他当即叫人将全厂职工集合起来。在全厂职工的注视下,他将烟头一个一个捡起。接着,他语重心长地向员工说道:你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自贫困山区,父母兄弟姐妹还等待着我们的帮助,况且我们是搞食品行业的,自己不讲卫生,怎么能为消费者提供健康的食品呢?我们没有理由把钱财浪费在害人害己的行为上面。因此,我提议,大家不仅要戒烟,还要戒酒、戒赌,不仅要在厂内戒,在厂外也要戒。
经过全厂职工充分讨论,大家达成共识:烟酒赌为害厂风,非戒不可。今后凡有违戒者,一经发现,重新参加军训。为了持之以恒,椰风集团将每年8月22日定为椰风人的“三戒节”,每到这一天,全厂停产,整肃厂风厂规,平时则由专设的“法规局”监督执行。
提起法规局,椰风职工都有几分敬畏之情。特别是那个叫吴维山的局长助理,人称“黑脸包公”,执起法来六亲不认。上至董事长,下至一般员工,谁违反了厂规厂纪,都一视同仁,决不留情。董事长刘扬武就曾受到过吴维山的当众警告。椰风集团大部分员工是海南人,但椰风管理条例规定职工在公共场所必须讲普通话。刘扬武有次在部署工作时不留心冒出了几句海南话,即被吴维山提出批评。
真情,是椰风的管理理念,也是经营理念。为了明示一种承诺,椰风人将自己的一个产品品牌命名为“真情”
椰风的管理既贯穿了一个“严”字,更渗透着一个“情”字。
家在农村的职工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工业城派出电影队带上饮料、奖状来到职工所在的家乡,敲锣打鼓送喜报,晚上给全村人放电影,受奖员工和父母胸戴大红花。放映前向全村老少广播受奖员工立功的事迹,可谓一人受奖全家光荣。
遇到员工结婚,厂福利基金会必送500元红包;但同时严禁任何职工送礼,违者罚款50倍。员工之间只有企业的温暖,没有小帮派的亲疏。
椰风工业城大龄青年吴君忠是椰风的开荒牛,28岁还没有对象。厂接待科派出红娘小分队,为他找到了一位善良的姑娘,厂里为他安排了单元住房,还为新娘安排了工作。吴君忠享受着企业“终身职员”的荣誉和福利。
同样,“真情”也融进了椰风的营销活动之中。西安一客户每年卖100个车皮的椰风产品,为椰风做出了重要贡献。去年,这个客户因车祸被轧断了腿,无法完成已经订购的椰风产品的销售。按说,这个客户已经付了定金,如果按合同执行,椰风不会受到任何损失。但椰风从人情道义出发,派出7个人赴西安帮助这个客户销完了所有产品。这个客户感动地说:“椰风在我陷入困境时这样无私地帮助我,使我感到生意场上也有人间真情。”
椰风创建3年多来,不仅致力于以实业报效国家,而且以其独特的方式奉献社会。椰风集团目前的员工有90%来自海南岛贫困山区、革命老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每个员工一年的收入可以满足全家的生产和生活支出,使许多贫困家庭真正实现了脱贫的目标。
正如椰风集团董事长刘扬武所言:“与其送给贫困者一个芒果,让他享受暂时的满足,不如教会他如何种芒果,使他能有终生的收获。”近几年海南保亭、陵水等县遭遇水灾风灾,椰风集团不是简单地捐点钱物了事,而是立即派出招工人员深入灾区,招收受灾最严重的农家子女进厂做工,仅在灾害频繁的保亭县就招收了500多名员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