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阅读
  • 0回复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国家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4-03-19
第1版()
专栏:社论

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国家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
国家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在有了一定的资金,有了苏联的技术装备援助之后,人材问题,特别是技术人材问题,就被提到了头等重要的地位。苏联援助我国建设的一百四十一项巨大工程,都是世界上最新的技术设备。要使这些技术设备能够安装成一个个工厂,而且在安装起来以后能够顺利地进行生产,就需要有一大批熟悉技术和使用这些技术设备的人材。建设一个年产三万辆汽车的汽车制造厂,在苏联帮助设计的条件下,大约需要总工程师、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六百多人,助手(大、中学毕业生)八百人;开工生产又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一千六百多人。鞍钢大型轧钢厂、无缝钢管厂、七号炼铁炉三大工程,仅在基本建设中,就组织了一支数千人的技术队伍。因此要完成一百四十一项工程,并进行正常生产,就需要很多的技术人材,其数字不是几千,也不是几万,而是更多。同时,为了充分发挥我国工业原有技术设备的潜在力量,所需要的技术人材,其数目也是很大的。斯大林说得好:“技术没有精通技术的人材,便是死的东西。技术有精通技术的人材来使用,便能够而且应当显出奇迹来。”(“在克里姆林宫举行的红军学院学生毕业典礼大会上的演说。”)因此技术人材问题,已成了当前国家工业化中主要问题之一。
怎样来解决技术人材问题呢?一方面要在学校和厂矿中不断地培养新的技术人材,这是主要的,但是需要较长的时间;另一方面,就是要团结与教育已有的技术人员,迅速提高其思想与业务水平,使其能够担负更多的工作;这是立即可以做到的,也是目前的迫切任务。
四年来,各地方党委、各厂矿党委和行政坚决执行了党的团结与教育技术人员的政策,组织技术人员学习了苏联先进经验,特别是去年毛泽东同志发出积极学习苏联先进经验的号召后,更加注意组织技术人员钻研苏联先进技术。技术人员的学习情绪很高,收获也不小。因而已有不少厂矿在技术指导思想上,基本上已经统一于苏联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思想,基本上消除了经济恢复时期各持己见,各有一套,各自偏信自己所学英、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书本知识,缺乏统一技术指导的现象。同时在组织技术人员实行理论与实际联系、技术与劳动结合方面,也有不小的进步。据山西统计,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技术人员参加了去年的增产节约竞赛。竞赛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和许多重大的合理化建议,都是在技术人员与工人相结合之后所解决和提出来的。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技术队伍的生长是很快的。例如鞍钢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三年九月,技术人员增加将近十倍。而且除了原有的技术人员外,新增加了从大、专学校毕业的青年技术人员和从工人中培养提拔起来的工人技术人员。他们各有特长:原有的技术人员有一定的实际经验和相当的技术理论知识,尚能够独立解决技术问题;青年技术人员一般求知欲比较高;工人工程技术人员有丰富的实际经验,在工人中威信较高。引导这些技术人员团结互助,取长补短,就能成为国家一支好的技术队伍。
但要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国家工业化建设中的作用,除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一般的政治学习,如学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外,还须进一步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并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从目前情况来看,组织技术人员学习苏联先进经验方面,成绩较大,经验较多,在这一基础上继续努力,是可以获得更大的成绩的。但是在组织技术人员实行理论与实际联系,技术与劳动结合方面,经验还不多,并存在着不少问题。从领导方面来说,不少地方至今还未能大胆地使用原有技术人员。例如许多厂矿没有在实行计划管理基础上,建立与贯彻技术责任制;或者即使建立了技术责任制,但对技术人员所提出的有关技术问题的正确意见,也没有切实地予以支持。应该了解,一般技术人员都有事业心,他们希望对国家有所贡献,他们希望行政和党委支持他们所提出的有关技术问题的正确意见。这种要求是符合国家利益的,是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的,我们应该给以支持。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技术人员才有可能更好地实行理论与实际联系,技术与劳动结合,为国家作更多的贡献。但是某些党委、行政、工会领导干部恰恰没有看到这一进步方面,而只看到其落后方面。实际上,技术人员的进步方面是主要的。据某些厂的调查,落后的技术人员不到全体技术人员的十分之一。几年来技术人员中还涌现出不少先进工作者和劳动模范。鞍钢就有
一百四十多个工程师、技术员和见习技术员受到了行政和工会的奖励;其中并有四十人获得了鞍山市劳动模范的光荣称号。天津市也有一百一十三位技术人员当选了劳动模范。因此我们应该相信他们,听取他们的意见,这对国家工业建设是极为有利的。去年十月本溪市委召开全市技术人员代表会议,发动技术人员讨论增产节约等问题,就获得了很大的成效。在会上,技术人员提出了五百五十件提案,其中有关改进工作、贯彻苏联专家建议、推广先进经验的就占百分之七十一点三;要求设立业余大学、组织俄文学习和开办业余讲座的占百分之十四点二;生活与其他方面的占百分之十四点五。事实证明,只要按照他们的特点来对他们进行教育,就会收到很大效果。去年许多地区对设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时,通过总结一两项工程,整顿设计思想,使全体设计人员从具体工程中弄清楚什么是资产阶级的设计思想,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设计思想,并研究出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体现社会主义的设计思想,这就使技术人员在政治上和技术上都提高了一步。当然也有极少数或个别技术人员,至今还抱住英美资产阶级的技术观点而不放,并用此来对抗苏联的先进技术,或在工作中严重地不负责任等,虽然如此,但是党对待这些人也应坚持采取加强教育的方针,只有对那种因严重不负责任致使国家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人,才必须给以适当的处罚。
从技术人员方面来说,目前技术人员中对于理论与实际联系,技术与劳动结合的问题,也存在很多思想问题。例如有人说:“工程师和技术人员是科学工作人员,工作位置在研究室。”“工人能有多大创造发明!”这种说法是不妥当的。这就需要我们帮助技术人员认识理论与实际能否联系,技术与劳动能否结合,不仅关系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前途,同时关系到技术人员的前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要求对国家的资源必须合理的使用;要求国家的建设资金发挥最高的效能,要求用各种先进的工作方法争取全面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而工人群众有许多丰富的经验,技术人员也有一定的技术理论知识,只要两者能密切结合,就可以达到上述的要求。事实也已经证明了:鞍钢小型轧钢厂老工人张明山经过技术人员的帮助创造了反围盘;技术人员吴良亚与老工人卢乃涛等共同创造了加热炉自动抽钢机;四川重庆一○二厂集中技术人员与工人的智慧,总结出了炼钢氧化时期操作先进经验。增产节约运动的经验更加证明了劳动与技术必须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使这一运动持久,获得更大的成果;同时才能防止单纯体力竞赛,损害工人健康,只顾完成计划而放松对设备的维护检修,损坏机器设备的现象。劳动与技术结合,还可以丰富技术人员的技术理论知识。这里就应当对原有的技术人员指出,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技术人员的个人主义和保守思想,不愿把自己的全部技术教给别人,加上技术人员理论与实际联系得不好,所以过去一般技术人员的技术理论知识不仅是落后的,而且是零碎的,不系统的,现在正好从系统地学习苏联先进经验和总结工人经验中,来使自己的技术理论知识系统化和更加丰富。许多事实也证明了,理论与实际脱节,技术与劳动脱节,不仅不能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作用,而且还会发生许多严重的错误。辽西锦州纺织厂清花车间裂缝,不能安装机器进行生产,就是事先不进行勘察的结果。鞍钢八号高炉称量车所以三次试车三次失败,损失国家财富十五亿元,就是设计人员不听取工人正确意见的结果。这样的例子是很多的,甚至于有些比这还严重得多。因此必须耐心地教育技术人员克服这种脱离实际的思想作风。所以强调进行耐心的教育工作,是因为有些技术人员在口头上承认理论要与实际联系,但是在实际行动中仍是理论与实际脱节;或者在这一问题上能相结合,而在另一个问题上又不能相结合;或者在小问题上能相结合,在大问题上又不能相结合。要对技术人员说清楚,必须勇敢地来克服这种错误的思想作风,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鞍钢小型轧钢厂有些工程技术人员,在张明山提出创造“反围盘”建议时,曾说过:翻遍英、美、德、日等资本主义国家的技术理论书籍都无法解决的问题,难道一个工人能解决吗?甚至有人拦阻这个建议的试验。后来张明山试验成功了,有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事实的教育下终于认识了以下的真理:为什么帝国主义没有试验成功,为什么伪满时期的鞍钢也没有试验成功,而现在的小型轧钢厂创造成功了呢?只有一个答案:工人阶级在新中国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才能。为什么张明山能创造成功,而我们工程技术人员不能创造成功呢?也只有一个答案:张明山的思想是工人阶级思想,而我们则保留着资产阶级的和个人主义的思想。事实说明,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提高自己的政治水平,向工人学习,贯彻技术与劳动结合的方针,才能发挥技术指导的作用。事实证明,有些技术人员的确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与群众一起钻研技术问题,他们就能够不断前进,就能够日益发挥技术在工业建设中的作用;但是有的技术人员并未由此领取实际的教育,因而他们虽然表示要进步,但实际上还是踏步不前或则很少进步。这是值得所有技术人员引以为戒的。
教育技术人员加强理论与实际联系,技术与劳动结合,是一个艰苦的工作。为此,党和行政、工会、青年团就要对技术人员进行坚持不懈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并及时帮助技术人员克服工作中的各种困难。另一方面,也应该不断教育工人承认技术指导作用,克服狭隘的经验主义思想,接受技术指导。几年来,在领导技术人员实行理论与实际联系,技术与劳动结合方面,也已创造了不少经验,现在就应当加以总结与传播,充分发挥技术人员在国家工业化中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