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台湾当局阻挠“三通”徒劳无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7
第4版(要闻)
专栏:

  台湾当局阻挠“三通”徒劳无益
新华社评论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和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日前就海峡两岸间的通航和货运问题发布了各自权限范围内的管理办法,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言人就此发表了谈话。这是祖国大陆为推动两岸间实现直接“三通”而采取的重要措施,充分表现了祖国大陆发展两岸关系、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诚意。
众所周知,台湾当局长期以来对两岸的直接“三通”设置了许多障碍,在其所谓的“国统纲领”中,设置了三项“前提”,这些“前提”完全无补于实现“三通”的实际操作,却明显暴露了制造“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企图;特别是在《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中,更作出了诸多的限制。台湾当局领导人还再三在口头谈话和实际措施方面,对两岸民间经济交往横加干扰和多方设限。1992年和1994年,台湾当局为应付两岸人民强烈要求尽快开放“三通”的强大压力,先后推出了两岸直航问题的“说明书”和“展望”,强调所谓“政治、法律、安全障碍”,继续拖延、阻碍“三通”,并企图推卸责任。今年初,台湾当局领导人为骗取选票曾声言要优先处理缓和两岸关系和“三通”问题,但事后即大开倒车。日前台湾当局领导人就声称要“检讨”以大陆为腹地的经济政策,要对台商到祖国大陆投资设比例限制等,在岛内引起工商界和舆论的强烈质疑。舆论界直指这一说法为“出尔反尔”,是对两岸经贸关系“踩刹车”。台湾当局领导人的这一动向值得引起注意。
在台湾当局阻碍“三通”、干扰两岸经济交流的说词中,被搬弄得最多的有“台商对大陆投资会引起台湾产业空洞化”、“对大陆经贸依存度升高,经济成长必受制于大陆”,“如果实施‘三通’,台湾有可能被中共吞掉”等。这些说词已屡遭岛内工商界和舆论界的驳斥。台湾有的报纸就指出,台湾当局坚持与大陆进行“单向、间接”的经贸关系,破坏了市场机能中原本可以产生的对台方有利的经济利益,如吸引资金、技术及人才,以及增进就业,而当局所谓的“产业空洞化”等,恰恰与此单向政策有关。台湾不少学者不断在各种场合指出,两岸经济具有高度互补性,“三通”是台湾经济继续发展的关键,过去5年多来台商到大陆投资设厂,已为台湾经济保持较高幅度的增长促进产业升级起了相当积极的作用。两岸的经济日益合作才是保障台湾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
今年5月间台湾“工商建设研究会”公布的一项调查也指出,企业界认为台湾当局应首先注重两岸关系,企业界的三大愿望分别是“维持两岸关系稳定、签订两岸投资保障协定、开放两岸三通”;台湾工商界知名人士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三通不搞,对台湾更不利”,“台湾产业的升级换代若无大陆的配合,很难成功”。台湾更有舆论指出,台湾当局在两岸交流的各项层面上处处设限、防堵,从而无法建立两岸人民稳固密切的感情,应是多年来两岸关系不能理顺的原因之一。
可以说,两岸实现“三通”,加强经济交流与合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海峡两岸已深入人心。至于所谓台湾“安全问题”、“被吞掉”的借口,连台湾当局都难以自圆其说,要用它们来骗过台湾民众、管住台湾企业的动向,那就完全是徒劳的。
交通部和外经贸部公布的有关海峡两岸“三通”问题的规定,已经得到岛内经济界、运输业界的良好反应。我们注意到,即使台湾有关部门的某些人,也对上述规定提不出反对的看法。我们希望台湾当局能够认识到,阻挠两岸“三通”不利于台湾的长远利益,不利于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的前景,违反两岸民众的意愿,希望台湾当局能作出务实的、善意的回应。
(新华社北京8月2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