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遏制不入腰包的腐败——让人警醒的浙江37件特大玩忽职守案透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6
第11版(法制纵横)
专栏:警钟长鸣

  遏制不入腰包的腐败
——让人警醒的浙江37件特大玩忽职守案透视
康健
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犯罪,案犯虽未将公共财产落入私囊,其行为却给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带来重大损失,因而被人们称为“不入腰包的腐败”。据浙江省检察院介绍,去年全年共立案查处玩忽职守案83件,其中直接经济损失在50万元以上的特大案件37宗,占44.6%,给国家、集体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9亿元之巨!翻开这37件特大玩忽职守案的案卷,实在让人警醒,发人深思。
——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呈“天文数字”化的案件增多。37件案子中,直接经济损失在50—500万元的为30件,500—1000万元的1件,1000万元以上的有6件,损失最大的为4500万元。1996年受理的案件中,已有1件损失超过1亿元。
——期货、证券领域特大案件增多,而且损失十分严重。1995年的6件,均为特大案件,经济损失总额为1.08亿元,占56.8%。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些企、事业单位负责人或主管人员,在期货、股票市场高利润诱惑下,擅自调集单位巨资参与炒作,而造成巨额亏损。绍兴市物资局局长韩汉均,违反绍兴市物资局的有关规定,擅自调集单位巨额资金投入期货交易,并违反期货操作规程,造成4500余万元的重大损失之后,韩畏罪外逃。二是一些证券交易营业部为片面追求交易成交量,无视证交所有关禁止信用交易的规定,放纵或默许客户非法巨额透支交易,造成证券部严重亏损。
——商贸活动中因玩忽职守导致公款被骗或无法收回案件较多。37件案子中,这类案件有12件,近1/3。如原杭州环球公司业务员李巨建,在去芜湖采购钢材过程中,对对方单位的资信、货源等基本情况未作必要调查,盲目同无资金、无货源的诈骗犯进行购销活动,导致公司400余万元被骗,无法追回。
——因盲目贷款、轻率担保或违章拆借造成公款流失案件突出。如原杭州市城站信用社主任杨碧筠,在1992年至1995年4月间,违反信贷制度规定,不认真审查杭州鹏飞工贸公司资信及经营状况,即同意给该公司巨额贷款,在前期贷款逾期未还的情况下,仍盲目轻信,多次继续给予巨额贷款,贷后又不认真监督,造成1830万元无法收回。
浙江省检察院表示,全省检察机关今年将继续加大对国家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犯罪的打击力度,办案中力求做到一方面注重深挖犯罪,既查玩忽职守又查当事人是否贪污受贿,涉及诈骗的,则加强与公安机关的协作配合;另一方面,结合办案,积极为发案单位挽回经济损失,帮助发案单位总结教训,建章立制,堵塞漏洞,做好预防犯罪工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