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焦作小康文化进村入户巴中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7
第4版(要闻)
专栏:

  焦作小康文化进村入户
巴中重视爱国主义教育
本报郑州8月26日电记者吴坤胜、戴鹏报道:河南焦作市实施与小康村建设同步的小康文化工程,大大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农民的文化素质。
从1991年起,焦作市委在小康村建设中,把小康文化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所制定的小康村15条标准中,有9条涉及小康文化建设,内容包括帮助农民转变观念、提高文化水平、丰富文化生活、普及科技知识、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进村入户”是焦作小康文化的主要特点。各村都建有文化室、图书室、电教室等,解决了农民文化活动没有场所的难题;遍布乡村的红白理事会和科技、计划生育、禁赌等协会成了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机构。博爱县开展“每家添一个书架、订两份报纸、藏50本书”活动,得到农民的积极响应。该县人均购书量在全省多年排名第一。
焦作市小康文化工程实施5年,为农村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率先在全省实现扫除农村青壮年文盲的目标,近6000名农民取得中专以上学历;科技的普及,使粮食产量连续7年丰收;社会治安良好,家庭和谐、邻里和睦、勤劳俭朴等风尚兴起。
本报成都8月26日电记者梁小琴报道:四川巴中地区把革命历史遗迹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巴中是当年川陕苏区的中心地带,至今保留下来的革命遗址、旧址达100多处。巴中地区建立两年多来,地委、行署充分利用这些遗迹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激励全区人民继承和发扬红军创业精神,振兴老区经济。地委把“川陕革命根据地博物馆”命名为“巴中地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区各革命历史展馆主动走出去,到学校、机关、厂矿组织学生、群众参观学习,并深入乡村巡回展出,使偏远地区的群众受到教育。据统计,两年多来,各展馆共接待观众400多万人次,全区受教育人数占总人数的50%以上,全区利用革命文物、资料举办大中型专题展览30余次。
革命先辈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巴中人民建设老区的积极性,大灾之年的1995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6.5亿元,工农业总产值达44.3亿元,均比上年增长12%。全区呈现经济发展、人心稳定、社会安定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