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企业负债逾七十亿元,五分之四以上市场为洋品牌占有——彩卷相纸命运如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7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热点透析

  企业负债逾七十亿元,五分之四以上市场为洋品牌占有——
彩卷相纸命运如何
潘圆
国产感光材料市场竞争激烈。1995年我国2/3的彩色胶卷市场、4/5以上的相纸市场被外国产品占领。80年代中期以来,一度有望形成的乐凯、福达、公元三足鼎立的局面已一去不再,福达和公元负债累累,效益较好的乐凯在洋品牌的包围下孤军奋战,市场占有率亦呈下降之势。
买技术不等于具备了实力
70年代末,感光材料业面对我国彩色胶卷水平与世界的差距,想到了引进。然而国外名牌企业却只出售产品不出让技术。此种情况下,乐凯(当时的化工部第一胶片厂)奋发图强,研制出我国第一代高温快速彩色胶片,并于1985年投产。然而欢庆之余,人们清醒地认识到,国产彩卷与国外名牌还是有不小的差距。
但有了乐凯,外国企业同意出售技术了。于是,福达、公元分别耗费上亿美金引进了柯达与富士当时比较先进的技术设备。然而生产线刚建成,发现引进的技术是别人即将淘汰的技术,这些技术设备要消化吸收转化成生产力也非易事。到1995年,福达已负债22亿元。公元引进时并不知道,富士的设备必套用其原材料,否则连车都开不起来。原材料依赖他国无异于自套枷锁,试车后,公元基本没正常运转,1995年负债达54亿元。
与之相比,乐凯在自主开发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引进涂布生产线,所用资金仅为福达的1/10。1987年生产线建成后,两年就收回全部投资,并一直保持满负荷生产。至今,乐凯90%以上的利润来自这套设备。
由此可见,钱花了,技术买到了,但并不一定具备了与世界名牌竞争的能力。引进中即便给你一流的技术,自己也不一定有一流的管理。归根结底还是一条,引进是为了提高自力更生的能力,不能依赖国外,让人家牵着鼻子走。
助“乐凯”式企业一臂之力
感光材料市场大头被外国产品占领,除了国有产品质量及经营、管理等因素外,企业缺乏市场观念也是一个主要原因。
化工部一位专业工作者认为,用市场与别国换技术、换资金是可以的,但要特别注意交换过程中如何不吃亏,如何既放开市场又适当保护我们的市场。
当然,保护市场并非要自我封闭,重回旧路,而是要对稚弱的民族工业加以扶持,为“乐凯”式的企业助一臂之力。
为此,首先要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有人估算,富士在中国的代销点少说也在千个以上,柯达也有几百个,而乐凯独立的代销点只有几十个。洋品牌在发展代销点时,往往给予优惠条件,给钱、给物甚至提供出国机会。有关人士认为,由于我国正处在转型时期,市场规则尚未建立,对于代销点的扩展国家需加强宏观调控。
加大反走私力度。专家们认为,新型乐凯胶卷的质量已达到国外名牌产品90年代初的水平,从专业摄影的角度来看,乐凯还有不足,但满足老百姓摄影一般需求是完全可以的。何况乐凯还有价格优势,本应在竞争中占上风。但近年来大量水货及漏税胶卷的冲击,使国产胶卷价格优势微弱。按正常对外贸易,进口彩色胶卷的到岸价为1.30美元/卷,加上60%的关税和17%的增值税,进口成本折合人民币20.2元/卷。而实际上国内市场上进口彩卷的批发价约为十三四块钱一卷,零售价每卷20元左右,有些地方十六七块钱就能买到。价格相差无几,再加上消费者购买心理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国产彩卷销售乏力。此外,也需要尽快出台“反倾销法”,在放开市场的同时对我们的市场加以适当保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