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康赛品牌服洋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7
第10版(经济生活·工交)
专栏:

  康赛品牌服洋商
毛立辉
一个本小利微的服装厂,从注册一个新商标到发展成著名品牌需要多长时间?童施建交出的答卷是:5年。
湖北黄石服装厂的产品曾获国家金奖,但商标是外贸公司的。1990年2月,童施建上任就说:没有自己的品牌还搞什么中国的名牌?他根据获金奖T恤衫英文商标的中译文,注册了“康赛”商标,并将企业名称也改成“康赛”。
在设计师们迅速推出100多种新花色、新款式、新面料T恤衫的同时,童施建把质量一票否决的“尚方宝剑”交给了质检部门,结果产品合格率高于国颁标准,达到99.8%以上。当年,康赛创下了黄石服装厂建厂以来年盈利70万元的历史最高纪录。这时,童施建一甩手花掉了53万元:他用13万元修建了一个精美的样品间,拿出4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做了个“夏日精品,国优金奖,康赛T恤”的产品广告。工人们没料到的情景出现了:进入1991年,计划全年生产的150万件T恤衫,头4个月已全部投入了市场仍供不应求。这一年,康赛的利润超过了300万元,是本企业前10年的总和。
在康赛的金牌T恤衫走红市场时,童施建又走出一招。他们没有上规模,反而削减产量提高附加值,组建中国服装产品的第一个全国性工商一体的销售网络。
随着一大批高精尖的设备、工艺、技术通过合资等形式进入了康赛,一批技术人才在康赛组成技术开发网,一系列促使技术人员开发新产品积极性的优惠政策在康赛实施,康赛牌T恤衫产品的附加值比过去提高了5—10倍。与此同时,康赛又首开中国服装产品质量信誉保险之先河,不惜花巨额资金向保险公司投了金牌产品质量信誉保险,在全国率先推出了“国优T恤衫挑出毛病买一赔二”的新举措,市场占有率以每年75%的速度向上递增。
康赛人依然十分清醒:面对市场竞争,尤其是国际竞争,康赛光靠单一的T恤衫,又能聚集起多大的资本与国际名牌抗衡呢?只有实施名牌延伸战略。
康赛投资同北京服装学院一起创立了北京康赛服装设计公司,并同香港、泰国、美国等地的服饰厂商合资兴办起了4个中外合资服装企业,不仅使康赛的金牌T恤衫从内在质量、技术含量、文化含量上有了一个飞跃,而且使康赛这个名牌由T恤变成了衬衫、系列休闲服、皮件皮服、时装等400多个款式、1500多个花色的春夏秋冬系列产品。在’96产品供货会上,康赛的系列产品订购金额达1.06亿元。
某国际著名制衣集团与康赛合资兴办服饰实业公司时,提出购买两个国际名牌服装商标充实康赛的无形资产。童施建说:“康赛已是名牌,我们就是要把康赛这个中国名牌塑造成真正的世界名牌!”后来,这个制衣集团的老板不仅收回了自己的想法,还毅然将自己在福建、上海、江苏等地开办的7个纺织服饰企业全划归到康赛集团的麾下,产品一律打“康赛”商标。
“八五”期间,康赛集团运用自己的品牌优势和人才队伍优势,兴办起了14家中外合资公司。1995年,康赛集团的资产总额已达到2.5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1.1亿元,创造利税2400万元,分别比5年前增长19倍、20倍和24倍。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