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发挥群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发挥群团组织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郭晓菱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指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党政各部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在党的决议中,明确地指出工、青、妇群众团体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这是第一次。工、青、妇组织要自觉地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从根本上说,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文明建设,同样是人民群众自己的事业。人民群众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对象,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动主体。离开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精神文明建设就会流于空谈。只有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宣传、动员广大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才能真正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工、青、妇组织是我们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体。他们分别联系着广大职工群体、广大青少年群体和广大妇女群体,几乎涉及我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工、青、妇组织遍布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可以说,凡是有人群的地方,都有工、青、妇的工作对象。他们的工作如何,直接关系到群众的参与程度,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广度和深度,关系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败。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贯穿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面临着复杂的情况和问题。在体制转轨过程中,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存,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摩擦和矛盾,引起社会的某种失衡和震荡。这种失衡和震荡必然会反映到人们的思想、观念上来,使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出复杂的局面。因此,单靠党委号召,或一两个部门管理是不够的,必须在党委统一领导下,各部门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才能搞好精神文明建设。
工、青、妇每个团体都联系着各自的群众,解决精神文明建设中的许多复杂问题,需要发挥他们各自的独特作用。如教育职工树立国家主人翁意识的问题,提高职工科学文化素质的问题,解决职工切身利益的问题,工会组织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帮助和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远大抱负和理想,培养青少年的高尚情操和健康人格,使之成为跨世纪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共青团组织承担着重要责任。保护妇女儿童权益,培育家庭美德,推动家风、民风、社会风气的好转,妇联组织责无旁贷。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项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人代代相继、百折不挠才能完成的伟大事业。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个与之相伴随的长期过程,是作为一个过程的集合体而存在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长期性,决定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项创新的事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才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工、青、妇组织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担负着把群众特别是基层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反映给党和政府的责任,从而使群众的经验上升为党和政府的政策主张,成为社会共识。
(本文作者系中共福建省厦门市委常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