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黄洋界上那声炮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8
第11版(副刊)
专栏:

  黄洋界上那声炮响
胡刚毅
这是一个奇迹——1928年的黄洋界保卫战,红军一发迫击炮弹打退国民党四个团的虎狼之兵。硝烟散后,从外地风尘仆仆赶回来的毛泽东侧耳倾听,听出那声炮响的磅礴气势,听出那声炮响的诗韵。灵感一来,他把黄洋界之战那一阵平平仄仄的枪声,潇洒地吟成一首《西江月·井冈山》;那声炮响,唱成引人注目的诗眼:“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其实,黄洋界之战,红军打了三发炮弹,头两发是哑炮,因恶劣的潮湿气候侵蚀了它。井冈山斗争时期,曾刮过一次有名的寒流:红旗到底能打多久?毛泽东针锋相对,写下鸿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三发炮弹响了,装着苦难工农的仇和爱,装着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仰的第三发炮弹,瞄准黑暗旧社会的心脏的第三发炮弹响了,震天动地炸开了!挟带一股摧枯拉朽的雄风,这发炮弹呼啸而去,在敌军指挥所开了花,仿佛一轮光芒四射的朝阳,撩开沉沉黑夜的一角幕幔!
那声炮响,如雨夜的一声霹雳,如黑暗中的一道闪电。这是共产党人的一声呐喊,这是穿草鞋扛梭镖的红军赤卫队喊出的久积于胸的心声,这是吃红米饭喝南瓜汤的战士倾泻出的愤怒,这是八一起义、秋收起义、平江起义和湘南暴动的革命军发出的政治宣言!敌人真正的恐惧了!
岁月流逝,那声炮响没有消逝,至今仍在重峦叠嶂间萦绕回荡。每个虔诚的参观者来到黄洋界都要停步驻足,凝神倾听这开始震撼蒋家王朝的惊天动地的炮声。有人认为不可思议,有人说在情理之中,于是有人将炮声吟成诗谱成曲……人们品味这声炮响,如口含一枚青青橄榄细细咀嚼,其中哲理令人回味无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