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感染快乐,想象寂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8
第11版(副刊)
专栏:

  感染快乐,想象寂寞
胡平
在席殊的朋友里,有相当多的人看他是个快乐的男子汉。
在今天,席殊的3S事业已获得了中国思想界、文化界、新闻界的广泛赞誉,席殊本人除担任全国青联委员外,1995年又被评选为江西省十大杰出青年之一。向往再度辉煌的江西,终没有忽略3S事业如一块默默的暖玉所发出的温润、平和的光泽。即使如此,他还是得为有着丰富人文内涵的3S这个品牌(Sun,阳光。Sea,大海。Sand,沙砾。或者:Shu,书。Shu,殊。Shop,书屋。),不至于受到冷落、贬低,而不断创新,不断拓展……
能不快乐吗?在天上飞来飞去,下午还在暑热不退的南昌,晚上就在风里已有秋凉的北京。对于美食,他已有了精密如瑞士手表似的味觉系统;对于名牌衣服,他能看出从这衣服里透射出的一种气质与文化。他几乎已经有了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惯:上午睡觉,夜里常常和各地各路的“神仙”们开侃。他们多是当今中国思想、文化、经济界各自前沿领域里的中坚分子,要形容这神聊的妙境,可谓是“大珠小珠落玉盘”,或者说是一场春日里缤纷的花雨……
令他快乐的,更有遍布全国——除了台湾——近百万的弟子。从中南海里的警卫战士,到西安耄耋之年的教授,从南京紫金山下的莘莘学子,到齐鲁那个无巢可依、曾想走不归路的姑娘……学员们给他以崇高的信任的同时,也视3S为自己温馨的大家庭。他的每一个创意,3S的每一项行动:习字教育、英才家教计划、席殊书屋连锁店、科普推广行动……都在社会精神文明的燧石上打出了烨烨的光彩。无论是在政治方向上,还是在具体操作上,都牢靠得像是在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保了险,国内第一流的报纸和刊物上为3S而做的充满了文化理念的宣传和报道,成了他走遍天下也无须带在身边的一张信用卡。
毋庸讳言,他注重社会效益,也得注重经济效益,他经营的是一种文化产业,手下有近200名将青春、或许还有未来托付给了3S的员工。时下不少的企业活不新鲜、死不断气,职工下岗或是等着再就业,3S的发展却越来越快,能够做的事情越来越多,员工们的收入在几年里也有大幅度的提高,对此,席殊能不称心、舒心吗?
大概除了他的妻子,很少有人看到他寂寞的时候;
或者连他的妻子,也难分享他的寂寞。
席殊,在我眼里,他首先是个敏于思想的人。倘若没有竹笋拔不了节的痛苦,他便不会走出那个偏远的小县——黎川,事业也不会走出江西,至今还在故乡的一所中学,当着一名安贫乐道的老师;倘若没有蒲公英依附不了大地的痛苦,他便不会看万卷书,走万里路,结识那么多各行各业的朋友;倘若没有木筏随波逐流的痛苦,在“跟着感觉走”的一曲流行唱词,几乎已经成了一个偈语的时候,一个面庞清癯的年轻人,便不会在一盏理性微弱的灯光下,以六年的心血去思索:一个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民族,怎样去写好世界上一种最古老而又最典雅的文字……
毫不奇怪,在江西思想者也常常陷于寂寞之中。这块土地上,昔日的革命泼洒遍了红杜鹃,也泼洒满了英雄主义,人们往往醉心于行动远甚于探求思想,醉心于硬家伙远甚于把握软家伙。一个明显的后果是,当市场经济启动、区域文化特色本该如沪地、粤地、鲁地一样得到强化的时候,有着悠久且璀璨历史的赣文化,却日见萎缩,一批年轻的江西学人,近年来为此忧心如焚,奔走呼号!
在那六年创业的日子里,席殊未少受过冷眼,遭到挑剔。他苦心孤诣搞出来的3SFM习字法,也曾被洁身自爱的君子视作马路边上叫卖的梨膏糖、狗皮膏药。有多少人在理解他的同时,理解到了从我做起,从微不足道的小事做起,从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最不该被忽略的事情做起,正是当今做着强国梦的中国人所应该具有的品质呢?有多少人在支持他的同时,感觉到了支持他,在某种程度上,就是在支持尚在腹地蠕动的赣经济、赣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呢?
3S不是一个搬不走的国营企业。在席殊父母和亲友们那里,也翻找不出一面什么旗号,摇着它便能在江西境内畅通无阻,抓一把空气也能做成一场生意。他可以继众多的迁徙者之后,也候鸟似地飞去南方那片热土。他却将自己事业的奠基石埋在了江西,这体现了席殊创业的特色,也意味着他将一种使命感放上肩头的同时,还得放上更多的压力、更多的睿智以及更多的执著。
我能想象得到的就有,他不能指望谁来为3S解决事业快速发展与资金匮缺的矛盾,如同他不能期待谁来嘉奖他,为地方上缴了多少税金,提供了多少就业机会。他不能指望谁来给3S造势,作为一个文化产业又必须造势,唯有自己给自己造势,他如履薄冰地走着,势造小了,在社会喧嚣的潮头前无异于扔了一把尘土,势造大了,3S在未能根深叶茂之前,或许便会导致某种社会心理热心而又自以为是地修剪。还有,近些年来,外地人总感觉江西人特老实,席殊却要将3S事业推向全国,而且愈是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之地,他愈是要插进去一脚。
再有,时下,处处在谈休闲,俨然成了一种时髦,写进小说可能畅销,化为几十集的肥皂剧,也可能撞进播放的黄金时段。谁再坚持理想,心仪崇高,不被看成傻子,就或许被视作曹孟德式的“大伪”。内部,有人想,他真的能将3S提升为一个向着童话境界前进的大家庭吗?倘若这只是作秀,不如我先卸去满脸的粉彩,下台去为自己挣个满盆满钵再说;外部,也不是没有人嘀咕他,席殊会不会在某一天早上,将他林林总总的摊子能收的全收了,而后像一头扎进水里的鳗鱼,倏然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呢?
面对这一切,席殊是否对人言说,起码我听到的,很少,很少。
他把一个心里流泪、好似鸽子拥抱玫瑰却被那花茎上的刺给戳进胸脯的一个席殊,关在了家里;
他把一个气喘吁吁、几近一条被猎狗所追逐的野兔一样的席殊,给留在了仆仆风尘的旅途上;
他把思想者的胸襟里一股最自由的风,一一揉碎,让它化为依地貌而变幻的水,颇为顺畅地通过不无平川、却更多沟沟坎坎的现实;
他把高处不胜寒的阵阵寒意,一一抖落,倘若实在找不到什么令人慰藉的事了,他便在他总带着的理想的那本书里,去找一个童话,然后靠着这童话,去温暖员工和朋友们的心……
席殊的寂寞,应该比他的快乐,更能诠释我们这个改革中发展着的时代。
他的缄默无言,应该比他的开怀大笑更能显示他身上所蓄积的能量,完全喷射开来的话,定会让我们大吃一惊!
作为他的朋友,我常常被席殊的快乐所感染,可在心灵上、文字上都饱经历史沉重感的我,却总是想象着他的寂寞。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