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京城激荡“红岩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8
第4版(要闻)
专栏:

  京城激荡“红岩魂”
本报记者吴坤胜
几场绵绵细雨,给京城带来几分凉爽的秋意。
位于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博物馆,这些天出现少见的火爆场面:由中共中央组织部等9单位联合举办的“红岩魂——白公馆、渣滓洞革命烈士斗争史实展览”,自8月20日开幕以来,数以万计的海内外观众涌来参观,了解那段悲壮的历史。
记者几次在展览现场,被热情场面所感动。早上还不到开馆时间,博物馆门前已排起长队。人们步入展厅,在那似曾相识而又感陌生的历史图片前,专注地聆听讲解员的讲解,不少观众边看边作记录。在录像播放厅,当播放美蒋特务残酷迫害和屠杀我革命志士的画面时,观众席中传来哭泣声,其情其景令人动容。
举办“红岩魂”展览的消息,惊动了许多曾在重庆工作过的老同志和他们的亲属。8月20日,记者遇见“11·27”大屠杀惨案的幸存者、《红岩》小说作者之一的刘德彬。这位74岁的老者,在友人的搀扶下参加了开幕式。他说,只要是有关“红岩”的活动,不管身体好坏我都要求参加,为的是悼念死去的战友。24日下午,原在重庆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的荣高棠、张颖、张黎群、陈洁和陈元功等老同志结伴前来。他们各自寻找自己当年战友的照片,回忆起那峥嵘岁月,个个激动不已。“这个展览表现了红岩英烈‘失败膏黄土,成功济苍生’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今天搞建设,我们要像红岩英烈那样,坚信事业必成!”已84岁高龄的荣老,讲起话来声音铿锵。
“红岩魂”展览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在展馆,常常看到许多父母耐心地向自己的孩子讲解图片中的故事。天津某外商独资公司一中方副经理,从电视上获悉北京举办“红岩魂”展览的消息,便带着9岁的儿子驱车前来参观。在小萝卜头的塑像前,少先队员们纷纷摄影留念。北京北池子小学景秀玲老师认为,对小学生进行以“爱国、团结、奋斗、奉献”为主要内涵的红岩精神教育很有必要。
“没有红岩英烈绣出的红旗,就没有今天飘扬在天安门上空的五星红旗!”23日下午,天安门国旗护卫队把党员组织生活移到“红岩魂”展览大厅。近200名党员干警站在英烈们亲手制作的那面红旗前,听讲解员讲述这面红旗的来历。国旗队政治部主任张兴林带领全体干警宣誓:英烈们用鲜血染红的五星红旗,我们要用生命去保护她!连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北京市等单位也纷纷组织干部前来参观,接受教育。
红岩英烈们牺牲前留给党组织的“防止领导成员腐化”等8条建议,深深打动了观众。北京市丰台区一中年干部看完展览后说,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发扬光大“红岩精神”具有现实意义。中组部副部长武连元强调,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的领导干部不要忘记红岩英烈这“血与泪的嘱托”,要廉洁自律,艰苦创业,为实现英烈们的理想努力奋斗。(附图片)
小朋友们在听讲解员讲述“小萝卜头”的故事。  任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