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山水不语自风流——谈地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相互促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5
第10版(文化)
专栏:一得之见

  山水不语自风流
——谈地理教学与思想教育的相互促进
巫融
记得有一年高考,地理试题中有一问:黄河发源于哪座山脉,流入什么海?竟然有一个学生回答:“黄河发源于火焰山,流入什刹海。”这样的学生连有关我们的母亲河的基本常识都没有掌握,如何去爱我们的祖国?在多年的地理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到,地理这门课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祖国的山山水水、家乡建设日新月异的变化,为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大量直观生动的素材,这是地理学科得天独厚的优势。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这些不朽诗句咏叹的分别是我国三条著名水系:黄河、长江和大运河。长江和运河就在我们家乡的附近流淌,这里的人文掌故对同学们来说再亲切不过了;而远在北国的黄河经过老师一番着力渲染,同学们也是“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我有一个观点,地理教学的场所不仅在课堂,课堂外更有地理教学的广阔天地。在有条件的时候,我们组织学生集体到六朝古都南京参观,沿途浏览扬州开发区蒸蒸日上的巍巍轮廓、南京城区婀娜多姿的新貌。老师一路用地理知识为同学们导游,爱国爱乡、报国报乡的教育和国情国策的教育都自自然然地融入其中。考虑到集体远游有一定困难,鼓励学生在寒暑假与家长外出旅游也是一个好办法,他们返校后可以给同学们讲见闻、谈体会。有一个学生随家长登泰山归来后感叹说:经过九盘十八弯、南天门到玉皇顶,俯瞰四面八方的秀美景色,油然想起地理课上讲过的“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名言,心胸豁然开朗,觉得这一辈子一定要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贡献点什么。
地理教学还可以促进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比如,地球是在天上,还是在地上?这类趣味地理问题就包含了相对与绝对的关系这一哲学思辨。“三峡工程”的构想与实践则充分体现了人们依托自然、开发自然、保护自然、能动地利用自然的壮举,是中国古老的“天人合一”思想在现代社会的继承和发展。
把思想教育引入地理教学,也使地理这门课程变得更充实、更有情趣了。有一种长期流传的观念,认为中学史地课不是“主课”,这往往会影响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精力投入。现在地理课变得好听了,老师讲得有激情,同学们听得专注。有一位地理教师到一个班上代课,还没迈进课堂,全班同学就起立鼓掌欢迎。讲课结束后,同学们围着老师,盛情邀请参加他们的班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