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保证“扫黄打非”工作雷声大雨点也大苏南出版物市场管理程序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5
第10版(文化)
专栏:

  保证“扫黄打非”工作雷声大雨点也大
苏南出版物市场管理程序化
多年来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些地方之所以出现“扫黄打非”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工作不实、办法不多、“虚”化造成弱化的原因。这里所说的“虚”化,就是指一方面对社会文化市场管理的要求很高,而另一方面在管理规则和操作程序、实施办法上缺少深入细致的探讨,致使有的工作流于形式,难以落到实处。
苏南地区在这方面的一个宝贵经验,就是明确提出了要求与程序并重、结果与过程并重的指导思想,即对工作既要提要求,如达到什么样的目标或标准等,又要制定具体的操作程序,以明确各项工作由谁去办、怎样去办等;既要重视工作最后取得的成就,又要重视工作的全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问题,要下力气研究和制定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案与措施。如在查处大要案时,就明确了由谁协调、由谁提供定性意见、由谁办案以及经费的落实等一系列的具体问题。在出版物提取、托运等方面,也明确了由谁承办、由谁签字、由谁放行等一系列要求。这样就在管理工作中尽可能做到填缝补洞,不断完善,效果非常好。因而苏南地区在经济发展较快的同时,整个出版市场能够长期地保持平稳、有序、繁荣、发展的状况。
建立大要案的申报、通气制度。根据群众举报和日常性管理中发现的大要案线索,经初步查证核实后及时通报上级部门和公安部门,追根究底,穷追猛打,是苏南各地在“扫黄打非”斗争中的一条重要经验。1991年,镇江查处的一起非法出版大案,就是通过层层上报,引起中央领导及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并迅速作出批示,得到查处,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1993年曾发生一起轰动全国的非法出版大案,在外省查处有困难的情况下,移交我省无锡市查办,一年内圆满结案。1994年发生的又一起再次轰动全国的非法出版大案,也是由南京市首先发现并层层上报中央。1995年吴江市宝碟公司大量复制淫秽、盗版光盘,群众举报后,苏州市委书记迅速作出批示,在短期内得到查处,而且直接推动了去冬今春全国“扫黄打非”集中行动斗争的开展。
组建行业协会(小组),实行自我监督、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南京市发行业协会成立于1985年,会员已由成立时的426家发展到现在的900多家。协会通过下设出版、报纸、书刊三个工作委员会和各区县的工作协会开展工作。
实行出版物市场监督制度。各市的书报刊、音像市场审读组专门聘请了退休的老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工作者组成了审读员队伍,对入市书报刊和音像制品实行售前送审,有的还定期写出审读报告。
目前,苏南各市在工作中形成了一整套操作规范,如书刊批发送审制度、外省书刊零售送审制度、大宗出版物提取寄送凭证制度、承印外省出版物转批制度、出版物留样留档制度、工作例会制度、报刊审读制度、音像制品审查制度、凭证上岗制度、书报刊印刷销售年审年检制度等,使书报刊从印刷到销售的整个过程都处在市场管理部门的监督制约之中。(徐汉炎陆幸生顾星张伟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