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阅读
  • 0回复

书生意气《华魂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5
第10版(文化)
专栏:

  书生意气《华魂论》
天沛
读肖君和先生的三大本《华魂论》,暗自诧异这位生活经历相当坎坷的学者哪来这么充沛的激情。从解读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结构,到追溯中国古代史上11次声势浩大的统一运动,进而探究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地理基础、思维基础和经济基础,文情并茂,一气呵成。
在这套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付梓的专著中,作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注意从大量耳熟能详的文化事象中探幽发微。比如,中国古典小说和戏曲总要安排一个“大团圆”的结局,以往论者多视为艺术的庸俗化倾向而加以批评。该书则认为,“大团圆”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通过仙化式、再生式、冥判式、敕赐式等调和办法,“令生旦当场团圆”,正是中国人热爱生活、乐天进取的心态折射。在“大团圆”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坏人往往当场被雷劈死,是一种“诗”的正义,又体现了中国文化浓重的道德意识。
我们的民族凝聚力之强举世罕见,该书从《百家姓》娓娓道来。汉字姓氏的发展史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各民族复杂的融合过程。例如,当黄河中下游的华夏族与长江流域的楚人融合后,楚苗姓氏大都载入《百家姓》中,如屈、景、熊、申、罗等。西北部的戎族、狄族接受中原文化后,又加进了单、茹等。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把144个鲜卑语复姓差不多都改成了音近或义近的汉字单姓,如皇族拓跋氏改为元氏,尉迟改为尉氏等。有着这么深厚的民族基础,古老的中华文明历尽劫波而终于香火不绝才不至于是造化偶然的奇迹。
本书把中华民族精神的原点概括为一个“生”字,即“生生之谓易”(《易·系辞上传》)的“生”,“四时行,百物生”(孔子)的“生”,“天地之大德曰生”(程颢)的“生”。我们中国人“赞天地之化育”,总是对生命充满惊奇和赞美之情,总是准备积极参与自然界和社会的演进过程。因此,虽然本书的某些基本概念还有待进一步界定,某些推论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探讨,但洋溢在书中的这种生生不息的激情着实令人感佩、引发共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