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国公民精神文明手册》的魅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12-25
第10版(文化)
专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中国公民精神文明手册》的魅力
天海
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把“公民素质”的显著提高列为跨世纪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战略目标,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都是一个创举。随着市场经济的建设,淡化了社会成员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固定化了的身份界限,每个人社会角色变换的机会增多、频率加大,从而凸现了不同社会成员所共有的基本角色——公民。目前,物质和技术方面的现代化取得长足进展,但公民精神方面的现代化还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去年,光明日报出版社的《中国公民手册》就曾深受各界欢迎。今年11月,红旗出版社又结合六中全会的有关精神,推出新颖别致的《中国公民精神文明手册》。该手册的突出特点是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道德规范、法律意识、文明礼仪落实到公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书中内容都是公民应知应会的。
道德规范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手册中都有详尽的解说。家庭道德看似一家一户自己的事情,却是公民素质的一个原始起点,古代也是把“齐家”视为“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下天”。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都覆盖全社会,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循环往复关系,讲求道德最终每个人都是受益者,道德不振最终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该手册还搜集了窗口行业50句服务忌语、首都市民文明公约、乘客文明守则、游客文明守则、顾客文明守则、观众文明守则和居民文明守则等,检索起来十分方便。这种实用性在“学法用法,知法守法”一章中更加突出,诸如消费者享有哪些权利,哪11种个人所得必须交税,如何办理公证,怎样写诉状等。
在“举止文明、处事得体”一章中,对现代人的礼仪规范写得细致入微:像一般做客的时间不宜超过1小时,探视病人应以一刻钟为限,与异性或初识之人握手有3秒钟左右即可,给人打电话一次不应长于3分钟;男士的领带夹宜别在衬衫从上往下数的第四和第五粒扣之间;通常不宜向人索取名片,可先将本人名片递上或以“今后怎样联系”来暗示此意;电话应由发话人挂断,受话人不宜先放下话筒,等等。字里行间,俨然一位循循善诱的长者。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