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大海啊,故乡——格陵兰纪行之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9
第6版(国际)
专栏:连载

  大海啊,故乡
——格陵兰纪行之四
本报驻瑞典记者章念生
在格陵兰首府努克,马路上跑的是“奔驰”、“大众”、“丰田”等轿车,不少渔民驾驶着装有卫星雷达等现代化导航仪器的渔船,许多居民住的是生活设施一应俱全的花园别墅。格陵兰的5.5万名居民,现共有住房1.9万多套,平均0.96个人拥有一间房。1994年每百人拥有电话机33部,每百户有电视机94台,音响95台,汽车8辆,电脑13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9127丹麦克朗(约合1.65万美元)。这些现象和数字,折射出一个发达社会的侧影。再加上大自然的绝妙造化——那异样碧绿的海水、广阔无垠的冰海雪原、纯净得有点甜丝丝的空气……应该说物质生活与自然环境都是相当不错的。
然而,数千年来一直以捕鱼与狩猎为生的因纽特人,虽然拥有了现代化的技术设备和生活设施,并没有抛弃传统的谋生手段和生活方式。
有一天,我从努克的鱼市场走过,看到柜台内一位卖海豹肉的格陵兰人一边用刀切海豹的肝,一边往自己的嘴里塞,同时在招呼过往的行人品尝。我在那儿站了不到一分钟,他就与一位格陵兰姑娘做成了一笔生意。就在那天下午,我走访一家格陵兰人制作民族服装的手工作坊,一进屋就闻到了一股强烈的鱼腥味。主人告诉我,家里正煮着海豹肉,那是他们一家人的晚餐。就像生吃海豹肝和以海豹肉为主食一样,大多数格陵兰人依然保持着千百年沿袭下来的生活习惯。“在格陵兰人眼里,只要你是个好猎手,不管你是从欧洲来的,还是从亚洲哪个国家来的,他们都会把你当作值得敬重的朋友。他们崇尚的是你是否具备传统的谋生技能。”格陵兰健康与环保研究所的米尔森这样对我说。
无论是在努克市设施高档的饭店,还是普通的餐馆、咖啡馆,你经常会发现里边悬挂着两头尖尖、只容一人的爱斯基摩独木舟,在许多家的院子里也都有。有一次我问一位正在海边给独木舟裹海豹皮的格陵兰人,在拥有现代化的船运工具后,打算用这种独木舟来做什么。他说独木舟是他们民族的一种象征,打从小时候起,父亲就教他怎么划。现在,它已经成了一种体育健身用具,但仍然是一种传统的捕鱼工具。北格陵兰的渔民们就是用独木舟来捕猎独角鲸的。
格陵兰人偏爱独木舟,对船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由于格陵兰气候寒冷,地形复杂,岛屿较多,发展陆上公路交通几乎不可能,因而目前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一是小型客机和直升机,二是轮船。到达同样的目的地,乘船所花的时间相当于直升机的7倍,价格几乎相同。但是统计表明,格陵兰人出外平均坐船次数比乘直升机要多。“乘直升机是在天上飞,坐船是在海上行。格陵兰人的生活总与大海密切相联,大海就像是故乡,行在海上感觉更亲近。这也许能反映出格陵兰人的执著。”米尔森的这番解释似乎也合情合理。
就在即将离开格陵兰之际,格陵兰电视台采访了德新社驻丹麦记者约翰纳斯和我,我们被问及同样的问题:“如何看待格陵兰的明天?”我们的回答几乎相同:明天是美好的。今天的格陵兰人也许可以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寻找更多的契合点,以便在充分保留民族传统的基础上,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潮流。这算是我们的一孔之见吧。
当我们结束四天的采访,离开格陵兰飞回哥本哈根的时候,正是晚霞绚丽之时,一抹云彩淡淡地飘在天边,桔红色的太阳在地平线上跳跃着落了下去,构成了一幅难得的美景,留在脑海里久久不逝,它为我们的格陵兰之行画上了一个难忘的句号。(全文完)
(本报斯德哥尔摩电)(附图片)
题图照片:努克海边民居章念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