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缅怀邓子恢同志做好农业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9
第11版(文件·报告·回忆录)
专栏:

  缅怀邓子恢同志做好农业工作
刘江
在《邓子恢文集》、《邓子恢传》、《回忆邓子恢》出版发行和邓子恢同志诞辰100周年之际,我们农业战线的同志,十分怀念这位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做出巨大功绩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邓子恢同志是我党农民运动和农村工作卓越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创造性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和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对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形成了一整套重要的农业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一,关于突出粮食生产、全面发展农村经济和工农业协调发展的思想
早在50年代,邓子恢同志就认为我国农村工作已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从长远、战略的高度提出了整个农村经济工作的两个中心任务:即不断增加农产品产量,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在发展农村经济方面,他指出农村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发展农业生产,而增产粮食应该摆在发展农业生产的第一位。在保证粮棉增产的同时,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各业。他还强调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逐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实行农业技术和耕作制度的改革。在处理农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方面,他指出在革命胜利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农业还是工业的基础,在实现工业化过程中,农业仍然处于极端重要的地位,实现我国的工业化,农业生产必须有相应的发展,如果农业生产赶不上工业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工业发展对于粮食、原料、资金积累和市场的需要,结果就只有使工业化的速度被迫降低。正确地认识农业的重大作用,正确地处理工农联盟问题,不仅是中国革命成功的保证,而且是社会主义建设胜利的保证。在保护农民利益问题上,他一贯坚持兼顾国家、集体和农民三者的利益,强调要认真保护农民的所有权和应得的利益,认为这是与农民搞好关系的主要一条。他指出,在税收、价格等方面,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使农民有利可图;在规定农民义务时,要照顾到农民实际可能的负担能力,不购过头粮;在征用土地、基建用工上,要合理照顾农民的切身利益。重温他的这些思想,对我们当前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大有裨益。
第二,关于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思想
农村人民公社化以后,针对当时“共产风”盛行,平均主义泛滥,农村经济经营管理混乱,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邓子恢同志极力主张改革农村人民公社体制,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实行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公社、生产大队只起基层政权组织的作用。早在1956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就指出,在合作化迅速发展,全国基本实现了初级化的情况下,应当重视巩固工作,实行生产责任制。随后他多次深入最早实行包产到户的安徽等地调查研究,总结实践经验,逐步完善和丰富其生产责任制的思想。他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作为实行责任制的标准和条件。他认为,从个体经济变为集体经济,从小生产变为大生产,是一个巨大的革命;大生产的集体经济,没有全面的计划管理,没有具体的劳动分工,没有适当的定额管理,是不可能办好的;建立责任制是搞好生产的关键,包产到户是改进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最好的办法。他把生产责任制的基本原则概括为统一经营、分级管理、明确分工、个人负责,并认为责任制不受地区限制,全国各地都可以实行。邓子恢同志关于实行生产责任制的主张,尤其是包产到户的论述,是我们党内第一次把家庭经营在农业上的适应性提高到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的高度来认识,第一次从指导思想上把家庭经营看作集体经济的一部分来表述,具有重大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正如中共中央在《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的,邓子恢等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在当时和以后都有重大的意义。
第三,关于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的思想
土地改革以后,面对分散的小农经济,如何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农业合作化,是我们党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邓子恢同志在这方面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为我国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健康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要通过生产合作社、供销合作社、信贷合作社等多种形式,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积极发展社会主义集体农业。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要坚持积极引导、稳步发展的方针,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要把合作社的发展和巩固有机结合,做到建立一批,巩固一批,在发展中巩固,在巩固中发展。要按照不同地区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群众觉悟、工作基础等不同情况,确定合作社的发展速度、组织形式、规模大小、劳动集体化程度以及经营管理形式等。国家要在经济政策上,采取工农业发展相适应的方针,鼓励和支持农业合作经营的发展。总之,他强调要通过农民乐意接受的种种过渡步骤、过渡形式,使农民有准备地、自然而然地、自觉自愿地进入社会主义。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期,他提出要留下百分之几的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主张建立多种形式的农村所有制结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他的这些思想已被历史所证明,至今仍有重要意义。
第四,关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作风
邓子恢同志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一直把向群众作调查研究,相信和依靠群众的大多数,作为制定农村政策的重要依据。他认为,毛泽东思想最基本的特点,就是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调查研究。马列主义最基本的也就是这个。在闽西苏区领导土地革命时,他多次深入龙岩、永定、上杭等地乡村调查,反复座谈讨论,广泛听取农民群众意见后,提出了“以乡为单位,抽多补少、抽肥补瘦”的土地分配原则,得到毛泽东同志和苏区干部的普遍赞同,并为后来中央苏维埃政府《土地法》所采纳,为解放后全国大规模进行土地改革奠定了基础。他刚到中央农村工作部不久,就提出领导机关的干部要用大部分时间去做调查研究工作,养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不弄清情况不做决定、不发指示的工作作风,并强调这要成为农村工作部的一项制度。邓子恢同志在中央农村工作部的十年间,每年都要抽出几个月的时间,深入农村搞调查研究。由于他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他对我国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工作,提出了许多正确的主张和重大建议。1953年在他主持下分工撰写的人民日报社论《领导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中共中央关于春耕生产给各级党委的指示》等文件,受到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肯定。1960年前后,他在多次下乡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和加强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的一整套方针和办法,即《农村人民公社内务条例》,成为1961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著名的《农村人民公社条例》(简称“六十条”)的重要基础。邓子恢同志的调查研究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做农业工作的同志学习。
邓子恢同志的农业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我们纪念、缅怀邓子恢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注重调查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坚持实事求是,创造性地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的思想方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农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而努力奋斗,以我们的实际行动告慰这位深受全党、全国人民爱戴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本文作者为农业部部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