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田野梦幻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6-08-29
第12版(副刊)
专栏:

  田野梦幻曲
袁亚平
水泥路面的乡间小道,在绿油油的田野中穿行,两旁的绿树写满了清新的字句。
恍若一曲田园牧歌,悠悠地吟唱,隐去了我那双耳满灌的城市喧嚣之声。
忽然响起雄壮的进军号,敲打着重重的节拍,我的情绪跳上了一个高亢。
一座硕大无朋的透明的厂房,平卧在田野之间,竟有一种童话般的色彩。
一座欧式古典建筑风格的豪华宾馆,圆拱顶,高四层,廊柱石块垒砌,建筑通体灰白。我立在它的面前,环顾雪松、翠柏、草坪、流水,仿佛置身于梦幻般的境界。
在这历史上以盛产“平湖西瓜”闻名的地方,在这江南水乡一隅的平湖市新仓镇,居然出现了一个使人难以想象的奇迹。
这就是令中国服装界惊愕和赞叹的浙江茉织华集团公司。去年创产值16亿元,被中国纺织总会列为中国服装企业首强;还被农业部、外经贸部评为全国乡镇企业出口创汇“十强企业”。
外国的不少投资者踏上中国这片田野,就是冲着这透明的厂房和豪华的宾馆,投资合作的。
这个梦幻般的境界,是由一个农民的儿子创造的。
他向我走来了。笑容可掬,有些福相的脸庞和有些富态的身段。整洁有度,黄底细格的领带和袖口紧扣的衬衣。
一辈子当农民的父亲,也许希望后代也像他似的是一个勤劳的农夫,替长子取了名字:“李勤夫”。
李勤夫是勤劳的。1977年,15岁的他就过早地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先后在村办小厂做过车工、模具工、供销员。
李勤夫又是大胆的。1983年,那个三年前由十几名农村姑娘自带家用缝纫机、小木凳而开办的新仓镇服装一厂,因经营不善,濒临倒闭,镇政府无奈之下,以年上缴利润2000元的标准公开招聘承包经营者。刚满21岁的李勤夫,竟敢大喝一声,挑起了厂长的担子。
农用船,摇晃在那条飘着泥味的河上。拖拉机,颠簸在那条扬着泥尘的路上。数不清多少趟,记不得多少次,李勤夫在江苏常熟进布料,返回村里加工服装,又到上海去推销。
初到大上海的李勤夫,连家乡“平湖”两字的普通话都咬字不准发音不清。碰到人,靠礼貌。啃面包,睡澡堂。几元几十元的运费,舍不得花。掏出三角三分,买一包“海鸥”烟揣怀里,向工厂老师傅递一支烟,借一辆三轮车,自己踩,去送货。辛劳的汗水,辛酸的泪水,滚滚流下来,滋味分不清。
凭着年轻,凭着苦干,凭着诚心,凭着机灵,李勤夫居然打开了上海的市场。经过几年努力,他同上海办起了联营企业,生产出口中东地区的服装。
东方人历来崇尚“诚”字。人诚,则朋友遍天下;企业诚,则事业兴旺发达。一个纯属偶然的机会,居然成了“诚”的最好注释。
1990年盛夏的一天,平湖市领导陪同一位日本商人路过此地,歇歇脚,喝杯茶。顺便参观了厂房后,李勤夫便谈企业管理,说标准化要求,又诚恳,又实在。
听得那位经营毛巾的日本商人动了心,主动提出要介绍专搞服装的朋友来合作,当然,最好带一些服装样品到日本。
37件服装样品,立即送上来。日本商人掏出皮夹要付钱。李勤夫拦住了他的手:您帮我去找客户,推销服装,我怎么还会收您的钱呢?
日本商人大受感动。一回国,就介绍了朋友来。
两鬓染霜的日本松冈纤维工业株式会社社长松冈照浩先生,来到了秋意正浓的江南水乡。经过实地考察和开诚布公的洽谈,他欣然投资。
仅花了42天,就办妥了合资企业的一切手续。1990年11月,中日合资浙江茉织华制衣有限公司宣告成立,农民的儿子李勤夫,成了父辈做梦都没想到的总经理。
田野上的梦幻,向空间扩展,向海外弥漫。李勤夫和“茉织华”,竟将一个个梦幻变成了现实。
现在,我踏着7月的阳光,走向茉织华制衣有限公司。哦,且慢步,先换鞋,再入内。
透明顶棚下,一条长长的阳光走道,令我心境明朗,两旁分列绿色的棕竹,株丛挺拔,叶形清秀。这个童话般的世界,长200米,宽80米,日产万件服装,是东南亚最大的服装厂。
要做梦,就做伟大的梦。李勤夫色彩缤纷的脑海里已呈现,到本世纪末,“茉织华”不但保持中国服装界首强的地位,还要成为东南亚的服装巨头。
此刻,我拉开“茉织华”宾馆落地窗幔,见一地7月的阳光,染黄了观察者的印象。
中国的田野,显露一片成熟的景色,展开无数个金色的遐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